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2)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社会风险因素。方法:依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在湖南科技学院与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抽取490名有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依恋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青少年网络行为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检验,包括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1)所测被试中,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7.6%。(2)网络成瘾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成瘾组与正常组父亲文化程度有显著差异,年级、专业、城乡、是否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母亲职业无显著差异。(3)网络成瘾组第一次上网年龄低于正常组,在从第一次上网到现在的时间、一天最多的上网次数、平均每天上网次数、一周最多的上网次数、平均每周上网次数、最长的单次在线时间、平均每次上网时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各方面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成瘾组在学生宿舍有便利的上网条件和自己的电脑。成瘾组与正常组在上网内容的比较上,网络人际关系、技术与信息无差异(p>0.05),而在网络娱乐、性与赌博上,成瘾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在网络态度的比较上,网络控制感、对网络的积极评价、网络行为倾向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对网络的消极评价上两组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成瘾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在网络情感的比较上,上网焦虑、网络满意感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瘾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4)家庭环境量表(FES-CV)结果显示,成瘾组家庭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方面,两组无差异(p>0.05)。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在父情感温暖、父过度保护、父过分干涉、父拒绝否认、父惩罚严厉、母严厉惩罚、母情感温暖、母拒绝否认上差异显著(p<0.05—0.001),母亲的干涉保护两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依恋问卷结果显示,成瘾组与正常组在母爱缺失、父爱缺失、父亲拒绝、母亲消极纠缠、父亲消极纠缠、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存在显著差异(p<0.05—0.001),成瘾组的得分均高于正常组。社会支持量表结果显示,成瘾组与正常组在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成瘾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组;而客观支持分与对支持的利用度两组无差异(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通过网络行为可以较好的预测大学生是否网络成瘾。男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测因素有:主观支持分、母亲消极纠缠、对网络的积极评价、对网络的消极评价、网络满意度、最长的单次在线时间。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测因素有:上网焦虑、平均每周上网次数、平均每次上网时间。结论:(1)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初次上网年龄、上网时间、次数、网络行为特点上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有显著差异。(2)家庭社会各因素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显著影响。(3)通过网络行为特点可以较好的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男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受家庭社会因素与网络行为的共同作用;女大学生网络成瘾则主要由网络行为特点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