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控制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sy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电动汽车的四轮轮毂电机式驱动方式的转矩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讨论了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的电子差速技术,轮毂电机的电子差速除了需要考虑车轮本身的差速要求外,还要考虑到实际的电机控制问题。在电机控制中,根据电机的实际输出量,讨论了电机的转速控制方式,转矩控制方式和功率控制方式。电机的控制方法要满足基本的行驶要求,同时便于对整车运行姿态进行动态控制。讨论了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的转矩分配策略,并分析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对汽车运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以稳定性为目标的转矩协调控制方法。对于力矩的具体分配,采用了分层的控制方法,即横摆力矩产生方式,横摆力矩的分配方式和驱动轮防滑控制三个层次。针对横摆力矩的产生建立了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器,力矩分配层着重考虑了各轮转矩对整车横摆力矩的影响,以及各轮的横摆力矩产生的效率,驱动防滑层讨论了驱动轮的驱动防滑技术,并建立了基于逻辑门限值的驱动防滑控制器。本文采用了Matlab/Simulink和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Carsim联合建模的方式。由于Carsim中没有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的模型,所以通过Simulink软件与Carsim的数据交换,实现对电动轮驱动方式的模型仿真,并且在Simulink中建立控制策略。在完成模型搭建之后,分析了文中所采取的控制策略在样车控制中的实际效果,验证了文中所采用的四轮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的转矩控制方法和驱动防滑控制策略能够增强汽车的转向稳定性和防止驱动滑转现象的发生。
其他文献
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随着注入水的长期冲刷,储层物性发生了极大变化。部分处于主流线部位的原渗透性好、胶结疏松的部分,由于其中的砂体颗粒被原油以及后来的注入水携带、冲
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的喇嘛甸油田,随着聚驱工业化及聚驱后转水驱规模的不断扩大,电泵采油技术逐渐暴露出机组结构设计单一、工艺管柱结构固定、聚驱排量效率偏低以及机组工
飞速发展的现代工业对伺服电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直流电机已经不能再满足现代高精度加工的要求,永磁同步电机(PMSM)以其诸多的优点正在逐步代替直流电机成为各种伺服场合的首选,然而,永磁同步电机容易受到外部负载扰动和控制系统参数的影响,如果控制系统参数选择不当,就会导致系统伺服动刚度降低,系统稳定性下降,甚至产生机械颤动,使得加工精度大幅下降,这就需要研究控制系统参数和外部负载对伺服动刚度的
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是目前石油行业最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钻井科研攻关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国外已有成熟的商业系统并且进入国内服务,而国内也开始对该项技术进
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进步,小间隙井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大斜度的小间隙井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套管难以下入、顶替效率低、固井过程中易发生井漏等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本文
川西地区特别是探井,由于地层复杂,钻井机械钻速极低,不仅钻井周期长而且极易发生断钻具等井下复杂事故,另外常规泥浆过平衡完井技术对探井的油气发现也非常不利,严重制约了川西地
针对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公司的稠油机采井地面能耗高,井下泵效低,整个抽油系统效率普遍偏低的现状,进行提高稠油油藏机械采油系统效率的工艺研究。同时应用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提高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排2砂体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车排子凸起东部2号构造,含油面积15.4km2,石油地质储量800×104t,储层为三角洲砂体经过湖浪的再搬运和再沉积形成的滩坝
压裂与酸压复合增产技术对于塔河奥陶系储层增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实现酸蚀裂缝的支撑会很好的提高裂缝的长期导流能力,有利于油井的增产稳产;另一方面对于高泥质的碳酸--
本文主要研究了智能索网结构的有限元建模、索段预张力优化和型面主动调整问题,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从几何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推导柔性索的有限元方程,根据作动器的压电方程和柔性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