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低氧暴露4周中运动对人体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0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避免高原训练中的一些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训练的科学化、合理化水平,国内外体育科研工作者提出和发展了一些模拟高原训练的方法,间歇性低氧暴露训练法即是其中的一种,即借助专用仪器,使运动员安静时吸入低氧浓度的混合气体,给机体以适量缺氧刺激,从而导致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抗缺氧生理、生化适应,来提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 微循环是直接参与机体组织、细胞物质交换的体液循环,是执行和完成循环系统功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血液灌注能力,血液携氧和营养物质,排除代谢产物的能力。甲襞微循环是观察人体外周微循环状态及变化的良好部位之一,所需设备仪器简单,操作简便,无损伤。它可用来评价身体机能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变化及恢复的情况。 本研究旨在观察间歇性低氧暴露适应过程中,人体甲襞微循环的时序性变化,采用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田牛氏”加权积分法),评价身体机能状况及运动后的恢复情况,为我国广泛开展间歇性低氧暴露的研究及在竞技体育中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学院2000级足球专业学生7人,每天在低氧室(O2%:15.4%,CO2%(5000ppm,温度23±3℃,湿度63±5%)内休息10小时,每周7天,共4周。低氧暴露前、急性低氧暴露后、低氧暴露2周后、低氧暴露4周后,分别观察安静时、定量运动负荷(采用Monark功率自行车,低氧暴露前以75%Vo2max的强度,低氧暴露期间,以相当于低氧暴露前的67.5%Vo2max的强度,均50转/分钟,运动20分钟)后甲襞微循环的时序性变化。 经过4周的间歇性低氧暴露后,得出以下结果:1)急性低氧暴露后,与常氧下各对应点相比,安静时的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总积分均显著升高(P<0.05);2)间歇性低氧暴露2周后,与常氧下各对应点相比,安静时和运动后各时刻的流态积分均显著升高(P<0.05);而安静时和运动后15`时的总积分显著升高(P<0.05);3)间歇性低氧暴露4周后,与常氧下各对应点相比,运动后即刻、5`时的形态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安静时和运动后各时刻的流态积分、总积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4)间歇性低氧暴露4周后,与低氧暴露2周后各对应点相比,运动后15`时的流态积分、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 结果提示:急性低氧暴露后,甲襞微环出现明显的代偿性变化;从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总积分时序性变化的角度来看,间歇性低氧暴露4周的效果要优于间歇性低氧暴露2周。
其他文献
电子解决方案和元器件分销商儒卓力儒继续在中国市场建立业务,为高增长汽车行业提供分销以及咨询服务。
视觉作为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信号源之一,在人体运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解作用。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国内外许多科学工作者从心理学、生理学等角度探索了有关视觉与人体
本研究紧扣“人”这一心理学的根本主题,对人文心理学方法论的内涵、发展脉络与是非功过进行了梳理与评析,期求确立与人的本性相适应的心理学研究方式。 本研究由六部分组
本? 本研究采用数量判定任务,分别用2-30和5-100范围内点子数图为刺激,研究个体“多少”概念发展。研究发现:首先,“多少”概念存在着年龄差异。5-7岁是个体“多少”判断的转折点
图式归纳的研究表明,增加类比物数量、提示线索和两个问题间的相似性有助于形成高质量的图式表征和改善随后的类比迁移成绩。然而,这些都只属于外部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从内、外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在按照等比级数增长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知识以网络的形式呈现,在某种程度上缓解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一直受到青睐,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国务院2001年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
国民体质是社会生产力的组成要素,国民体质状况和营养状况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国民体质的强弱,既是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更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