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引起的骨代谢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如何改善调节骨微环境稳态以防治骨质疏松是临床研究热点之一。中医认为患者发病多为肝肾两虚,临床证实补益肝肾类方药治疗该阶段骨质疏松疗效确切,但其相关治则治法机制探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临床应用发现,以补益肝肾法为指导的龟鹿三黄汤可改善骨代谢异常状态,其中三黄煎剂能够影响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所处内环境,降低机体内氧化应激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同时具有抗炎、改善机体血瘀相关指标及增强总体抗肿瘤疗效,龟板胶与鹿角胶乃血肉有情之品,具备良好的添精补髓、滋养肝肾功效,将龟板胶与鹿角胶加入三黄煎剂中,形成龟鹿三黄汤,以此方针对肝肾两虚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进一步推测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患者体内的相关炎症介质IL-2、IL-4、IL-8、IL-10、IL-1 β、TNF-α及骨胶原相关因子PINP、β-CTX、N-MID相关,其变化可由调控患者机体应激N0、SOD、MDA情况、雌激素情况基础上调控。目的:探索龟鹿三黄汤调节患者骨微环境代谢异常的临床相关作用机制及靶点,为开发新型内分泌治疗后引起骨质疏松类中药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患者30例。治疗组口服内分泌药物外加用中药汤剂龟鹿三黄汤+钙尔奇口服;对照组单纯内分泌治疗+钙尔奇。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各观察记录一次中医症状量表、骨质疏松量表、生活质量量表SF、Karnofsky(KPS)卡氏评分、实验室检查项目(雌激素水平、IL-2、IL-4、IL-8、IL-10、IL-1β、TNF-α、NO、SOD、MDA、CEA、CA125、CA153、PINP、β-CTX、N-MID)、腰椎骨密度;血常规、肝肾功能、肝胆胰脾彩超、心电图、(全部病例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必检项);胸部CT全部病例治疗前、治疗6个月必检项,了解各组患者用药后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在调研跟踪肝肾亏虚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骨代谢异常情况,对照组单纯服用钙片,治疗组在服用钙片基础上服用龟鹿三黄汤,期间检测症状学、血清学等各项指标,同时监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肝胆胰脾彩超、胸部CT无明显异常。患者在服用龟鹿三黄汤6个月后,肝肾亏虚型患者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治疗组改善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符合中国骨质疏松量表调查结果,治疗组应用龟鹿三黄汤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升高(p<0.05),疼痛、身体机能、精神心理状总评分尤为突出;生活质量量表SF调查结果提示,治疗组在6月后,体力活动及自我健康评价均有改善(p<0.05),提高了患者的部分生活质量;KPS评分,主要针对患者能否耐受抗肿瘤治疗进行实时监测,结果得出,治疗组评分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能很好的耐受目前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测中:治疗组在运用龟鹿三黄汤后,N0较前降低,SOD较前略升高(p<0.05),优于对照组,提示龟鹿三黄汤依然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情况;在监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中,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IL-2 较前升高(p<0.05),IL-10、IL-1β、TNF-α 较前降低(p<0.05),提示龟鹿三黄汤可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已达到提高抗肿瘤、降低骨破坏的功效;为证实龟鹿三黄汤对骨代谢异常的干预,进行了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指标的检测,发现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PINP、β-CTX较治疗前降低(p<0.05),提示龟鹿三黄汤可改善骨合成及骨吸收情况;骨密度检测结果可看出,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骨矿含量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在肿瘤标记物监测中,发现两组对肿瘤标记物均略有改善,其中治疗组CEA改善明显(p<0.05);检测雌激素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明显影响(p>0.05),提示加用龟鹿三黄汤并不影响内分泌治疗效果。结论:龟鹿三黄汤可通过改善体内相关炎症因子并减少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微环境,降低骨质异常代谢情况,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同时不影响内分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