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淀粉芽孢杆菌S3-1对番茄的抗病促生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的分离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j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害一直是威胁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化学农药的大量长期使用不仅使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而且农药残留对人、畜和环境都有危害。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它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有无毒、无害、无污染和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因此,生物防治在将来可能替代化学药剂成为一个环保安全的选择。
  本实验室自主筛选得到一株具有广谱抗病能力的拮抗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3-1,该拮抗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较强抑制作用,如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但是,该菌株的抑菌机理还不明确,相关的活性物质也没有得到有效分离,而且缺乏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本论文试图解决上述问题,为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打下基础。研究结果表明:
  1.S3-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14d后防治效果仍然达到79.18%和49.10%。并且可诱导番茄POD、PPO、SOD活性大幅度地提高,结合盆栽试验,表明S3-1能够诱导系统抗性,具有多种生防机理。而在田间连续3次使用S3-1发酵液后的7天,防效达75.64%,略高于化学农药腐霉利,说明S3-1在实际应用中同样高效。
  2.S3-1菌株能够有效定殖在番茄根际土壤和根部,采用灌根接种28d后,根际土壤定殖量为3.9×106cfu/g,根部为6.65×104cfu/g。并且浓度105cfu/mL的S3-1菌液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芽和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合生物防治试验可知,S3-1菌株对番茄具有良好的抗病促生的潜能,可制备成生物农药用于番茄病害的防治。
  3.运用RP-HPLC以及LC-ESI-MS分析确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S3-1能够产生13种活性成分,其中6种属于表面活性素家族,3种属于伊枯草菌素家族,4种属于丰原素家族。而能够同时产生这三类重要脂肽类化合物的活性菌株并不常见,这使得解淀粉芽孢杆菌S3-1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4.解淀粉芽孢杆菌S3-1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方为高岭土35%,氯化钾2.5%、十二烷基磺酸钠3%、三聚磷酸钠8%。新制备的可湿性粉剂中活菌数可达2×1010cfu/g,可在常温下保存,其保藏时间至少为2~6个月。
  这些研究结果为拓展解淀粉芽孢杆菌S3-1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该菌株进一步商品化开发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花是被子植物主要的繁殖器官,一直以来,大家对被子植物之间的有性繁殖的研究都是以单花为研究中心,认为传粉结果取决于传粉者与单花之间的交流。但是近来,越来越多的传粉生物学研究者发现被子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传粉交流过程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也逐渐意识到,在植物传粉生态的研究中,花序的结构特征在传粉过程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一般认为,不同的花序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传粉结果。然而是否不同的花序结构一定就会对传粉
学位
随着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残毒污染,也逐步对人类的身心健康产生威胁。同时,杂草对化学除草剂的抗性也逐步提高,最终在农田杂草群落的演替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恶性杂草。由此而来,开发高效、环保、无害的新型除草剂就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开发除草剂的主要方向。  未来除草剂的研发趋势主要是开发一些以天然产物为先导的除草剂,该类物质种类多,活性高、易于降解。所以,利用它们来开发除草剂不仅
学位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病理条件下,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或者适应生存环境而采取的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被清除的过程。细胞程序性死亡和人体免疫疾病,发育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癌症都有紧密联系,过去20年一直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开花植物中,绒毡层对花粉发育过程至关重要。绒毡层细胞的自我清除被认为是一个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
学位
巨胚稻的胚比其他普通胚稻米的胚大2倍或更多。巨胚糙米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糙米,而且富含?-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简称GABA)。GABA具有缓解高血压的功效,因此巨胚稻米被认为是一种高营养的功能性稻米。尽管对巨胚水稻的种质资源、营养物质、组织和细胞结构、遗传定位已有广泛研究,但巨胚水稻形成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较为薄弱,
学位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1-24个核苷酸的内源非编码小分子RNA,它主要是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因此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调控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在植物时序性表达、生长发育、抗逆以及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牡丹(tree peony)隶属于芍药科芍药属,它不仅具有观赏和历史文化价值,更重要的是,牡丹籽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α-亚麻酸。近年来,在
学位
叶绿体的发育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与代谢。本研究通过对粳稻品种嘉花一号经60Coγ诱变处理获得的低温敏感突变体tcd11(thermo-sensitive chloroplast defect11)进行性状特征、图位克隆及相关功能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20℃的环境中时,tcd11无论在任何时期都表现出白化表型,并且最终死亡。而当环境温度为32℃时,tcd11的表型和野生型相比,几乎没有区别  2
学位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22nt的非编码小RNA,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种类的真核生物体中,参与调控各种生理活动。已有研究表明miR-191在神经、免疫系统的发育和细胞分化等生理过程中具有调控作用,并与癌症、II型糖尿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但目前对miR-191的研究仍以体外功能实验和临床关联分析为主,尚没有miR-191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实验室前期对小
学位
高等植物PEP聚合酶的核心亚基同多个核编码的因子一起参与调控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表达。不过,这些因子的功能多数还不清楚,pTAC6就是其中之一。本硕士论文探讨了pTAC6在质体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序列分析表明,pTAC6蛋白具有前导肽序列,具有PHB_accN功能域,具有DNA结合能力的;其同源蛋白广泛存在于苔藓,玉米等物种中。拟南芥ptac6突变体为白化表型。qRT-PCR分析表明,PEP聚合酶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对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研究植物热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对提高植物抗逆性和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是十字花科芸苔属植物,又称小白菜,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蔬菜之一。我们采用生理学方法与蛋白质组学策略对不结球白菜叶片热应答机制进行了研究。热胁
与香型水稻相关的多达100多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中,2-乙酰基-1-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2AP)因其较低的香味嗅觉阈值及爆米花样香味,已被发现是在Basmati香稻和Jasmine香稻中独特香味的主要原因,和香味产生直接相关(Bradbury et al.,2005;Bradbury et al.,2008;Chen et al.,2008)。2AP主要由多胺代谢途径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