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它围绕着“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这一主题,对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主张。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利益导向的逐步确立,我国高校德育逐渐暴露出了很多由于人文关怀的缺失而引发的问题。因此,借鉴关心教育理论,探索我国高校德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我国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美国的社会背景和女权运动的作用两方面分析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关心伦理学的理论渊源,评述了这一理论的内容体系和理论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德育由于关怀的缺失引发了诸多德育问题,高校“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理工院校尤为严重,高校评估侧重点则又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了高校德育的弱化。表现在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德育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造成学生品格中关怀的缺失。本课题的重点从关怀视角入手,运用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结合我国高校德育关怀缺失的现状,对改进我国高校德育提出了四方面建设性的构想:在关怀内容和关怀授课法方面探索两课教学的关怀模式;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知识结构方面提升教师的关怀素养;在德育工作者的关怀任务、德育途径的生活化和德育机制的合力教育方面保证关怀德育实践环节的协调一致;确立高校德育的关怀评价机制。本论文的目的是希望结合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对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改革做些尝试性的研究,以期丰富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理论并对高校德育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