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购中消费者的反悔权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a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者反悔权对我国而言是舶来品,其最早确立于1964年英国的《租赁买卖法》。随后,德国、美国以及欧共体(现称欧盟)纷纷通过立法赋予消费者反悔权。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时期,大型企业的出现改变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市场格局,消费者在这一时期处于绝对的弱势。一方面,上门交易、远程交易等新型交易模式的出现使消费者陷入精神弱势和信息弱势的困境,在上门交易和远程交易中,消费者的意思形成经常受到干扰,极易在缺乏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另一方面,大型垄断企业的出现以及格式合同的泛滥,致使消费者丧失了对交易主体和合同内容自由选择和协商的余地。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消费者运动蓬勃兴起。立法者一方面迫于消费者运动的压力,另一方面出于维护社会公平和实质正义的需要,亟于通过立法平衡双方权益。消费者反悔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发展。在我国,随着经济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购物愈发兴盛。网购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纠纷。网购时消费者无法检验、试用商品,加上经营者对商品的夸张宣传,极易使消费者冲动消费。又因我国网络市场不够成熟,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事后消费者根本无从维权。对此,2013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修订时正式设立消费者反悔权。消费者反悔权的横空出世,在保护网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是初次立法,相关规定还比较简单,在实际适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弥补立法中的疏漏,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网络购买商品七天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网购办法》)。但《网购办法》对一些关键问题依然有所回避,消费者反悔权在立法和实践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正是基于此种前提,对消费者反悔权进行研究分析,试图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日后制度完善有所助力。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网购消费者反悔权适用的实践困境与理论困境。实践困境主要讨论了海淘商品、二手商品反悔权适用难和消费者滥用反悔权的问题。理论困境主要是经营者的告知义务规定不完善、反悔权行使期间模糊、缺乏退货过程中的风险负担规则、价值赔偿义务的缺失以及权利保障机制不完善等;第二部分是基础探寻部分,主要思考了消费者反悔权的内涵以及设立消费者反悔权的正当性基础,解决消费者反悔权与民法理论相冲突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比较法分析部分,主要对域外相关立法过程、法律规则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其进行评析;第四部分是问题研究部分,主要对我国消费者反悔权和合同法中相关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解决消费者反悔权上位权利规则问题;第五部分是解决问题部分,主要针对前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比如明确适用对象,细化权利行使规则以及完善诉讼和纠纷解决机制等。
其他文献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的产物。在革命过程中,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都积极参与了苏维埃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但在理论上,它们认为苏维埃不可能也不应当成为政权机关,如果说它在特定
历史的连续性、继承性、断裂性和创新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任何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之中。张建华博士所著的《俄国史》以八大事变贯穿了俄国历史,并以《俄国史》命名这个
从个人权利出发,分别延承国家路线与社会路线,近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形成了两条基本路径。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将这两条路径发挥至极致,而自由主义则走在中间,强调个人
列宁时期,在严酷的国内外形势下,初步建立了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压制了民主,为斯大林个人集权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体制还导致了官僚主义的盛行。为克服这些缺陷,
有机磷农药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人发现在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可以分泌有机磷降解酶来降解有机磷农药,
阐述了演示实验教学法应用中必须处理好的三个问题: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现代手段和"原始装置"的问题;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以自感现象教学中的一个成功实例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凭借其固有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培养学生对电力载波通信的兴趣和应用能力,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引入到实验教学环节中。以基于
本文通过对龙岗坪山近四年来,配电线路故障引起变电站开关跳闸的原因分析,找出了配电线路三种常见故障短路、过流、接地发生的原因,制定了防范措施,并对配电线路故障时的转供
几十年来,汉语方言调查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语料。建立方言词汇数据库既具有文化史意义,也是汉语研究的基础工程。现有的语言词汇数据库有收词偏少、功能比较单一、无音档信息、
调研组在江西省调研时,以问题为导,关注经济运行中新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发现地方财政运行中新旧问题交织,面临诸多挑战:(1)财政收支平衡运行的基础不牢固;(2)地方中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