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以此为基础,顺利实现中国梦。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能否坚定“三个自信”,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及未来的走向。因此,针对大学生有效开展新媒体视域下的“三个自信”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及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本文在厘清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自信”、“三个自信”、大学生“三个自信”教育和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三个自信”教育带来的作用,阐明了开展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三个自信”教育,具有强化大学生“三个自信”教育效果,抵御各类社会思潮和消极人生观、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将“三个自信”作为行动指南等作用。其次,在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该项教育在当前已取得了丰富大学生“三个自信”教育的内容、突破了开展教育的时空限制、激发了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强了“三个自信”教育积极性等积极成果的同时,还存在着各类社会思潮的负面因素、消极人生观与价值观、西方反华和敌对势力的蓄意攻击等问题所导致的“三个自信”教育还未占领新媒体的现象。并指出其原因在于新媒体空间复杂、治理棘手,部分教师能力与措施滞后,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艰苦奋斗精神欠缺,以及学校各部门配合欠协调等方面。最后,提出了要高度重视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三个自信”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深入开展新媒体视域下“三个自信”教育活动、推出大量优秀文化产品、搞好教师队伍培训、实时应对西方社会思潮和各类消极因素干扰,以及完善监控制度等对策,以提升新媒体视域下“三个自信”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