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公交接驳优化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lhkb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被视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国内很多城市正致力于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日益成熟复杂,网络化运营和大客流管理使这一复杂交通系统在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中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当轨道交通系统发生突发中断事件时,需要对乘客进行应急疏散,应急公交接驳是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应急疏散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内容为应急驻车点选址和接驳线路规划。本文旨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中断情况下的应急公交接驳问题,建立合理的应急公交驻车点选址分配模型,并对应急接驳公交线路进行设计优化。通过某区域的实际路网和客流数据进行案例研究,验证论文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并获得最优的应急接驳线路运行方案。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总结了在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中断情况下,突发中断事件应急策略、应急公交接驳服务的启动条件,在评析经典选址模型的基础上,对应急公交驻车点选址分配问题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应急公交接驳线路覆盖范围的差别讨论了不同应急公交接驳模式。第二,本文以最小化接驳延误时间和应急公交备车量作为目标,在考虑待接驳车站应急接驳需求度的基础上,以驻车点的备车能力、应急接驳响应时间等作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应急公交驻车点选址及公交车分配模型,并设计了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第三,本文研究了应急接驳公交线路设计方法。在构建路网时空网络的基础上,以最小化乘客延误时间为目标,同时兼顾接驳车辆由驻车点至接驳站点实际接驳距离,综合考虑路网内接驳客流流量守恒、驻车点的备车能力以及车辆容量等约束,建立了应急接驳线路设计模型,以此得到突发中断情况下,应急接驳公交线路的走向及发车间隔,并在一般分支定界法的基础上设计了求解方法。第四,利用北京市某区域的实际路网数据和客流数据进行案例研究。对比了是否考虑接驳车站应急接驳需求度的选址分配结果,考虑接驳需求度情况下的选址分配结果可以较大程度降低权重较高车站的接驳延误时间,使需求度较高的车站得到更好的服务。同时,对比了标准替代接驳和补充接驳情况下的应急公交接驳效果。结果显示,相比于标准替代接驳,增加补充接驳能够明显降低乘客延误时间。同时,由于等候时间过长而放弃搭乘接驳公交的乘客比例也有一定降低。图29幅,表21个,参考文献72篇。
其他文献
伴随着地理学研究在定量分析和系统综合方面的不断发展,地理建模与模拟已经成为对地理环境进行历史反演、现状刻画、未来预测的重要研究手段。在各领域地理建模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复杂地理问题的求解对于跨领域的模型集成应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开放式地理模拟是以研究者协作探索为基本途径的建模研究方法。在客观地理规律的指导下,通过开放式地理模拟将模型、数据和计算资源进行有机集成,开展综合的地理环境模拟分析。随着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颖高效的储能设备,既有功率密度高、长使用寿命、安全性高的优点,又可以快速存储和释放电能。因此,超级电容器在诸如便携式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以及自然资
目的:目前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本研究主要探讨PTA治疗AVF狭窄的一期通畅率、PTA术后AVF一期通畅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重复PTA的疗效。为临床上更好地干预AVF狭窄,延长透析患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并给我们国家的社会阶层结构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变迁。社会力量的分化使新社会阶层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要通过进行改革创新来实现社会的管理向着社会治理改变。而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治理已然成为了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完善党委领导、民主协商、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原油和天然气在能源市场中扮演着重要交易商品的角色,原油价格的波动与整个金融市场密切相关。近年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能源市场的波动是经济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将双并联前馈神经网络,小波分析理论与随机时效函数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随机双并联小波复合神经网络(DPFWR)。并应用DPFWR预测能源期货价格时间序列,包括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布伦特原油,天然气,汽油,取暖油和鹿特丹煤碳。为了比较预测结果的准
S131区块南二段为乌尔逊凹陷北部,是保持稳产的重点开发地区,开发面临着地震反射特征横向变化快断层识别难度大、地层对比难度大、油气分布刻画精度低等问题,对开发效果产生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城市化进程对建筑设计的要求更加复杂,语义更加丰富。建筑的特征不再局限于材料本身,结构体内在属性与外在表皮属性差异化趋势更加分明,建筑表皮的功能性和表现性更加多样化。这种现代化的趋势凸显技术特征的同时从表面来看虽形式丰富多样,但共同性特征一目了然,即追求建筑表皮外在形式感和科技化。如何在现代城市进程中有别于趋同化的建筑模式,从而体现地域性建筑文脉特征
凤尾蕨科(Pteridaceae)凤尾蕨属pteris为草本植物,大多以全草入药,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痢等功效,民间和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炎、肾炎、风湿等疾病。具1H-茚-1-酮母核结构的倍半萜类成分—蕨素类化合物为凤尾蕨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和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显示出较大的开发价值。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凤尾蕨属除凤尾草其它植物的研究涉
王骥德是明代著名曲学家,一部《曲律》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的崇高地位。同时他也是一位勤于实践的剧作家,早年著有多部戏曲作品,但除了传奇《题红记》和杂剧《男王后》外,其余惜已失传。鉴于王骥德的戏曲创作尚无专文研究,而他本人又是著名的曲学家,本文拟以王骥德的曲论为参照系,深入探讨他在戏曲创作方面的得失及成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关注的是王骥德剧作的题材选择与艺术构思方面的问题
为探寻合适的林药复合模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在安徽广德市邱村镇,选择不同的复合经营模式(纯白芨(Bletilla striata)、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白芨、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白芨、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白芨))的林分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不同林药复合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