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131Ⅰ治疗对其局部无进展生存的作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 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目的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骨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针对性地管理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早期识别骨转移,及早治疗,改善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首次131Ⅰ治疗的DTC患者。从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病理资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统计软件,分类变量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连续性数值型变量进行描述。根据情况选用Pearson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因素间是否存在差异,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双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51例患者,骨转移组27例(1.9%),非骨转移组1422例(98.1%)。单因素分析显示DTC确诊年龄(P<0.001)、性别(P=0.042)、是否合并非骨远处转移(P<0.001)、有无颈部淋巴结清扫(P<0.001)、原发灶病理类型(P<0.001)、原发灶最大径(P<0.001)、有无血管侵犯或癌栓(P<0.001)、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P=0.014)八个因素在是否发生骨转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滤泡亚型乳头状癌(P=0.033,OR=6.460,95%CI1.166-35.784)、非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或合并乳头状癌)(P<0.001,OR=82.169,95%CI 9.260-729.154)、合并非骨远处器官转移(P=0.002,OR=14.307,95%Ci 2.725-75.128)为DTC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DTC骨转移的发生率为1.9%。原发灶的病理类型为滤泡亚型乳头状癌或非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或合并乳头状癌)、伴有非骨远处转移是DTC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提醒临床医师在DTC患者的常规治疗、随访管理过程中需特别关注滤泡亚型乳头状癌、非乳头状癌患者,在治疗现有远处转移病灶的同时应警惕骨转移的发生,以尽早发现、诊断、治疗骨转移,延长患者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第二章 131Ⅰ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局部无进展生存的作用研究目的分析131Ⅰ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骨转移病灶局部无进展(Locoregion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LPFS)的控制情况,以确定其影响因素,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材料与方法回顾200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科接受131Ⅰ治疗的91名DTC骨转移患者的病历信息。排除了 2名于131Ⅰ治疗前行外科手术切除了所有骨病灶,而无法分析其131Ⅰ治疗后LPFS的患者,最终纳入了 89人。从人口学特征、病理资料以及骨转移相关特征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骨转移灶经过131Ⅰ治疗后的LPFS生存曲线,使用reverse Kaplan-Meier法计算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单因素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间LPFS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双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9名患者以女性(61.8%)多见,原发灶病理类型以滤泡状癌(49.4%)为主。39名(43.8%)患者骨转移灶的骨质破坏类型为溶骨性,21名(23.6%)患者同时存在溶骨性和成骨性改变。大部分(79.8%)病人出现多发性骨转移。共有457处骨转移灶,好发部位以骨盆(18.8%)、肋骨(18.6%)、胸椎(16.8%)最为多见。36 人(40.4%)出现了骨骼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s)。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7(95%CI36.220-57.780)个月,无进展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最长随访时间达109个月(9.1年)。骨转移灶经131Ⅰ治疗后的中位LPFS 时间为 49(95%CI31.166-66.834)个月,3 年和 5 年 LPFS 分别为 55.9%、41.3%。Log-rank分析显示是否以骨转移症状为首诊(P<0.001)、骨转移灶行首次131Ⅰ治疗前有无接受其他治疗(P=0.026)、骨转移灶行首次131Ⅰ治疗前是否发生SREs(P=0.048)、131Ⅰ摄取情况(P<0.001)、有无骨质密度改变(结构性改变)(P<0.001)、骨转移灶是否伴软组织肿块(P<0.001)6个因素与骨转移灶131Ⅰ治疗后的LPFS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有结构性改变是影响DTC骨转移灶LPFS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5,HR=18.875,HR 95%CI2.439-146.056)。结论本研究DTC骨转移患者发生SREs的几率较高(40.4%),提醒临床医师需加强评估、及早发现和治疗SREs。骨转移灶经131I治疗后的中位LPFS时间为49个月,3年和5年LPFS分别为55.9%、41.3%。以骨转移症状为首诊、131Ⅰ治疗前接受其他治疗、131Ⅰ治疗前发生SREs、非全部骨转移灶摄取131Ⅰ、骨转移灶伴软组织肿块与131Ⅰ治疗后骨转移灶较差的LPFS相关,但不是独立的影响因素。骨质密度改变(结构性改变)对131Ⅰ治疗后骨转移灶LPFS预后不良有独立的预测作用。对于无结构性病灶且131Ⅰ摄取阳性的患者应积极给予131Ⅰ治疗,以延长骨转移灶的LPFS,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目 的]良性儿童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癫痫综合征,具有典型的脑电图特征,年龄依赖性,对AEDs疗效良好,以往相当长的时间里,BECT被认为是预后良好的“良性”癫痫,人们一直认为BECT患儿不存在认知障碍,但近二十年来应用脑电生理及事件相关电位、专业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工具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女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地域的女性在饮食习惯、服饰装扮、婚丧仪式及节日等生活习俗上和在大众媒介中所呈现的媒介形象都独具特色。宁夏作为全国各省市中回族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其区域内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性。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宁夏日报》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2018年新闻中涉及地方女性的相关报道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探究女性形象在媒介
背景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S)被认为是良性癫痫综合征,其典型的脑电图特征为中央颞区棘波。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脑电活动定量分析技术对BECTS患者脑电信号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BECTS患者脑电信号明显异常。然而目前对BECTS患者不同状态下脑功率谱及脑电信号相干性分析的研究较少。本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大型多能源陆相沉积盆地之一,发育着巨厚的新生代陆源碎屑沉积岩,记录了青藏高原(昆仑山)隆升与阿尔金左行走滑运动以及盆地的沉积填充演化历史。研究区柴西地区夹持于东昆仑山与阿尔金山交汇的三角区域,是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区之一,含油气地层主要为古近系。前人围绕着以古近系干柴沟组为主的地层做了大量沉积学研究工作,而新近系上油砂山组以上的沉积物源研究工作至今仍相对较薄弱,尤其七个泉组的研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生代岩浆岩广泛出露,其研究对于反演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西藏班戈县恐弄拉地区火山岩开展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取得以下认识:安山岩出露于北拉-拉弄蛇绿岩中,并与高铌玄武岩呈整合接触产出。其中安山岩具有斑状结构和块状构造,斑晶以细长条状斜长石为主,暗色矿物斑晶较少;基质具有玻晶交织结构,由斜长石微晶
地铁车站基坑通常采用明挖建造,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基坑周围管线的影响往往十分显著,造成管线的受力变形情况较为复杂。目前管线的变形规律尚不系统。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现场实测数据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对临近开挖基坑管线的影响因素了进行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通过模型试验结合极差法敏感性分析得出规律:管线位移随着距离基坑坑壁、深度、管径的增加而减小,管线的最大竖向和水平位移均出现在基坑中部,管线对距基坑坑壁距离
阵列测向技术在民用和军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直是业界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但是目前大多数测向技术以处理窄带信号为重点。而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宽带信号因其传输信息量大、便于提取目标特征参数等优点,在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因此推动了宽带类相关测向技术的研究。尽管在近几十年有较为蓬勃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低信噪比下估计精度不高,时效性不强和过分依赖先验信息等问题,尤其是在非协作场景下的接收端,往往
[目的]1、培养高纯度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为进一步研究他们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基础。2、关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后的表型变化研究相对较少,我们将用不同的方法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在体外探寻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并检测激活后的星形胶质细胞表型,为进一步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纯化
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探可以广泛应用在矿产资源勘查、油气和水文地质调查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针对一些湖泊、沼泽等地面物探难以开展的区域,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探有着较大的优势。为了准确获得地下介质的电性特征,需要对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做反演解释。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高维反演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时间域航空电磁数据量巨大,高维反演计算成本太大,目前尚未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因此,在地下解释成像的实用化算法研究中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重要倡议。“一带一路”作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得到了超过五十个国家的参与和支持,覆盖约44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它既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也为各国的文化交流及友好往来开辟了新的通道。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我国要想在各国文化交往与文化交锋中既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