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 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研究目的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骨转移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针对性地管理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早期识别骨转移,及早治疗,改善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首次131Ⅰ治疗的DTC患者。从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病理资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统计软件,分类变量采用频数(百分比)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连续性数值型变量进行描述。根据情况选用Pearson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各因素间是否存在差异,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双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51例患者,骨转移组27例(1.9%),非骨转移组1422例(98.1%)。单因素分析显示DTC确诊年龄(P<0.001)、性别(P=0.042)、是否合并非骨远处转移(P<0.001)、有无颈部淋巴结清扫(P<0.001)、原发灶病理类型(P<0.001)、原发灶最大径(P<0.001)、有无血管侵犯或癌栓(P<0.001)、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P=0.014)八个因素在是否发生骨转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滤泡亚型乳头状癌(P=0.033,OR=6.460,95%CI1.166-35.784)、非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或合并乳头状癌)(P<0.001,OR=82.169,95%CI 9.260-729.154)、合并非骨远处器官转移(P=0.002,OR=14.307,95%Ci 2.725-75.128)为DTC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DTC骨转移的发生率为1.9%。原发灶的病理类型为滤泡亚型乳头状癌或非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或合并乳头状癌)、伴有非骨远处转移是DTC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提醒临床医师在DTC患者的常规治疗、随访管理过程中需特别关注滤泡亚型乳头状癌、非乳头状癌患者,在治疗现有远处转移病灶的同时应警惕骨转移的发生,以尽早发现、诊断、治疗骨转移,延长患者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第二章 131Ⅰ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局部无进展生存的作用研究目的分析131Ⅰ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骨转移病灶局部无进展(Locoregion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LPFS)的控制情况,以确定其影响因素,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材料与方法回顾200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科接受131Ⅰ治疗的91名DTC骨转移患者的病历信息。排除了 2名于131Ⅰ治疗前行外科手术切除了所有骨病灶,而无法分析其131Ⅰ治疗后LPFS的患者,最终纳入了 89人。从人口学特征、病理资料以及骨转移相关特征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骨转移灶经过131Ⅰ治疗后的LPFS生存曲线,使用reverse Kaplan-Meier法计算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单因素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间LPFS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双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9名患者以女性(61.8%)多见,原发灶病理类型以滤泡状癌(49.4%)为主。39名(43.8%)患者骨转移灶的骨质破坏类型为溶骨性,21名(23.6%)患者同时存在溶骨性和成骨性改变。大部分(79.8%)病人出现多发性骨转移。共有457处骨转移灶,好发部位以骨盆(18.8%)、肋骨(18.6%)、胸椎(16.8%)最为多见。36 人(40.4%)出现了骨骼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s)。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7(95%CI36.220-57.780)个月,无进展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3个月,最长随访时间达109个月(9.1年)。骨转移灶经131Ⅰ治疗后的中位LPFS 时间为 49(95%CI31.166-66.834)个月,3 年和 5 年 LPFS 分别为 55.9%、41.3%。Log-rank分析显示是否以骨转移症状为首诊(P<0.001)、骨转移灶行首次131Ⅰ治疗前有无接受其他治疗(P=0.026)、骨转移灶行首次131Ⅰ治疗前是否发生SREs(P=0.048)、131Ⅰ摄取情况(P<0.001)、有无骨质密度改变(结构性改变)(P<0.001)、骨转移灶是否伴软组织肿块(P<0.001)6个因素与骨转移灶131Ⅰ治疗后的LPFS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有结构性改变是影响DTC骨转移灶LPFS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5,HR=18.875,HR 95%CI2.439-146.056)。结论本研究DTC骨转移患者发生SREs的几率较高(40.4%),提醒临床医师需加强评估、及早发现和治疗SREs。骨转移灶经131I治疗后的中位LPFS时间为49个月,3年和5年LPFS分别为55.9%、41.3%。以骨转移症状为首诊、131Ⅰ治疗前接受其他治疗、131Ⅰ治疗前发生SREs、非全部骨转移灶摄取131Ⅰ、骨转移灶伴软组织肿块与131Ⅰ治疗后骨转移灶较差的LPFS相关,但不是独立的影响因素。骨质密度改变(结构性改变)对131Ⅰ治疗后骨转移灶LPFS预后不良有独立的预测作用。对于无结构性病灶且131Ⅰ摄取阳性的患者应积极给予131Ⅰ治疗,以延长骨转移灶的LPFS,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