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宋之际,笔记这种文献体裁活跃于历史舞台,由于其并无特定规矩、写作相对自由,故而受到宋朝以来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名作辈出。南宋幽兰居士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便是这其中尤其富有特色的一部书。他以回忆的方式有条理地记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街巷、商业、节令、习俗等内容,既使用了当时流行的笔记形式来写作,同时又汲取了前代地理类著作的优秀部分,使之成为一部饱含宋代民俗风情的奇书。由于《东京梦华录》在问世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得后人竞相模仿其文献体例,是为“梦华体”。本文所要与《东京梦华录》对比探讨的耐得翁《都城纪胜》、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等四部书,便是在南宋至元初这段时期内受其影响而撰写的梦华体文献。通观这五部文献可以发现,后出的四部文献在创作动机、体例、内容、语言等方面都深受《东京梦华录》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丰富、和创新。应该知道,梦华体之所以成为一种文体,是需要多部相似的著作进行传承与支撑的,故而《梦粱录》等四部文献对于梦华体的最终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探究的正是梦华体的文献学传承关系,以及其历史影响。研究主要分为五个方面:首先,从作者们写书时所处的历史背景入手,当时均为国家政权遭到了动荡甚至颠覆;其次,从作者们所使用的体例入手,五部文献在卷篇章节的安排构成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第三,从文献内容入手,五部文献所记述的内容有着大量重叠之处;第四,从语言文字入手,五部文献的语言均不修文饰且注重纪实;最后,从思想角度入手,分析作者们在写作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内涵。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从中论证梦华体在宋元间的继承与发展,并发现其蕴含的珍贵的文献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