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电信号与脉搏波信号的无袖带式连续血压测量系统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已成为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血压是评估心血管功能的重要生理参数,精确的血压测量对诊断心血管疾病、评估治疗方案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血压受到生理周期、身体状况及外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单次测量难以准确地反映血压水平。而无袖带式连续血压测量能反映每个心动周期的血压情况,对疾病治疗和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对于传统的电子血压计,基于无袖带式连续血压测量方法的设备不需要使用袖带和气泵,完全由电子元器件组成,非常小巧且便于使用。本论文主要研究通过脉搏波传导时间实现无袖带式连续血压测量。该方法需要同时采集心电信号和脉搏波信号,然后提取心电信号和脉搏波信号的特征点并且计算相邻的心电信号特征点和脉搏波信号特征点的时间差即脉搏波传导时间,最后利用血压与脉搏波传导时间的关系模型计算血压。本论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1)研究了心电信号和脉搏波信号的噪声源,分析了这些噪声的特点,提出了信号去噪方案,实验表明该信号去噪方案提高了血压测量精度。(2)通常心电信号采用R波峰值点作为特征点,本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特征点,该特征点易于提取。(3)本论文提出了通过心动周期估计射血前期,采用两信号相邻特征点的时间差减去射血前期作为脉搏波传导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这提高了血压测量精度。(4)本论文提出了采用压缩感知技术压缩心电信号,采用离散余弦变换压缩脉搏波信号。在不影响血压测量精度的情况下,延长了信号采集设备的使用时间。(5)设计和搭建了实验平台,提出了一种参数校准方法,该参数校准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改变手臂高度引起血压变化,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参数校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实验也验证了在人体处于静止时通过脉搏波传导时间计算血压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十三五”规划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时期。增加农户收入与缩小农户间收入差距是实现这两大目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工业化、
目的研究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48例急诊眩晕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威宁草海、铜仁梵净山和荔波茂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Landsat系列影像、气象数据和土壤等数据为基础,结合坡度、岩性等数据运用频度分析法和专家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华民族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含蓄内敛、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赋予了中华文化重要的地域特征。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民族共同居住的集合体,成为了农耕文明的缩影,是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的共同载体,山西省作为我国的文物大省,境内保存了众多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的传统村落。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西侧的风峪中,沿沙河次第分布8个传统村落,其中
尽管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随着对具有高电压、环保、安全、经济等优点的新型电池体系的需求越来越紧迫。研发出一种能够代替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电池体系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一种全新的电池体系被称为双离子电池(DIBs)或双石墨电池(DGBs)受到了科学家广泛的关注,它能够满足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所需求的长循环寿命、高能量密度、低成本要求。其工作原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中的
随着临床医学飞速发展和医疗保健改革制度的全面运行,人们对医院整体的医疗和服务质量期望值越来越高,决定着医院各部门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变革。门急诊是医院的最大窗口,代表着医
自从1996年微结构光纤(Microstructured Optical Fibers,MOF)被首次制备成功以来,由于其内部结构可通过灵活设计来实现无截止单模、大模场面积等优异特性,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得到DHI-乙烯醇聚合体系统的结构和径向分布函数.讨论了系统结构和径向分布函数与温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粘合系统的空间分布一般地随着温度和
范畴化研究一直是多学科关注的焦点,经历了从亚里士多德经典范畴理论到当代认知科学的原型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客观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经典范畴理论存在很多缺陷
近年来管理者对水上人命安全越发重视,制定能够有效减少水上交通事故中人员死亡失踪的管理策略,逐渐成为管理者的工作重点。由于管理者工作精力及管理资源有限,确定管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