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新的给药途径,用盐酸氨氯吡咪进行大鼠在体透颅吸收的研究;给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给药途径。建立盐酸氨氯吡咪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探讨透颅穴位与非穴位给药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桉叶油对盐酸氨氯吡咪的促渗作用及盐酸氨氯吡咪的透过量。方法:本专题进行盐酸氨氯吡咪生物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方法学考察;盐酸氨氯吡咪透颅给药药动学研究,并用3p97软件处理所得数据;盐酸氨氯吡咪不同年龄段大鼠透颅给药研究,考察透过率与脑颅厚度的关系;盐酸氨氯吡咪透颅穴位给药的研究,研究透颅穴位与非穴位给药是否存在差异性。制备盐酸氨氯吡咪凝胶,为体外透颅研究提供一个药物剂型。盐酸氨氯吡咪体外透颅研究及选用桉叶油为渗透剂,3%氮酮为对照进行渗透剂的筛选。结果:盐酸氨氯吡咪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70724x+1983.7,R2=0.9991,在0.02~0.32μg/ml之间呈线性关系;低(0.08μg/ml)、中(0.16μg/ml)、高(0.24μg/ml)3个浓度的日内精密度RSD为3.33%、1.73%、7.98%,日间精密度RSD为0.47%、0.72%、1.04%,均<10%,符合方法学要求;常温下10小时内稳定性的RSD分别为0.61%,0.06%,1.59%,均<10%,符合方法学要求;低、中、高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8.2±2.08%、87.9±1.97%、90.4±2.36%,均≥70%,符合方法学要求;低、中、高浓度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5.9±1.12%、101.2±1.42%、112.0±2.78%,均在85%-115%之间,符合方法学要求。盐酸氨氯吡咪在大鼠脑中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一室模型(weight=1),其药动学主要参数为:A为0.266875±0.0290μg*m L-1,Ke为0.004208±0.0002min-1,Ka为0.092585±0.0313 min-1,Lag time为50.416229±1.3574 min,T1/2(Kα)为7.486592±1.0691min,T1/2(Ke)为164.7375564±11.2555 min,Tpeak为85.39389±2.6294 min,Cmax为0.219884±0.0201μg/m L,AUC为60.544632±4.0446(μg*m L-1)*min,CL/F(s)为1.982009±0.1319 mg/kg/min/(μg*m L-1),V/F(c)为471.0563±40.2545(mg*kg-1)/(μg*m L-1)。盐酸氨氯吡咪在幼年、中年、老年大鼠脑中的浓度分别为0.30275μg/m L,0.22726μg/m L,0.06789μg/m L。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无法检测出透颅穴位给药后大鼠脑组织中盐酸氨氯吡咪的含量。盐酸氨氯吡咪凝胶处方确定HPMC为主要凝胶基质,甘油为药物和HPMC的分散剂和润湿剂,其最佳处方为HPMC 0.4g,甘油1.5g,加水至10g,最后将p H调至6。加了渗透剂的凝胶透颅渗透率增加,其中4%及5%桉叶油的促渗效果较优,增透倍数分别为1.295、1.264倍;且4%和5%桉叶油的促渗作用比3%氮酮的促渗作用好。盐酸氨氯吡咪凝胶的透皮累积渗透量比透颅累积渗透量稍大,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步探讨了盐酸氨氯吡咪的透颅吸收研究,其药动学参数表明盐酸氨氯吡咪可渗透进入大脑。盐酸氨氯吡咪透颅给药的药物透过量与年龄成反比,表明了盐酸氨氯吡咪的透过量可能与脑颅骨的厚度有关。在透颅穴位给药的初步研究中,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无法检测给药后大鼠脑组织中盐酸氨氯吡咪的含量,表明盐酸氨氯吡咪透颅穴位给药进入脑组织的含量低于检测限;其原因可能与给药面积和给药量有关。盐酸氨氯吡咪体外透皮给药与透颅给药实验中,透皮累积渗透量比透颅累积渗透量稍大,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大鼠的脑颅可能对盐酸氨氯吡咪具有比较高的透过率。这些实验工作为透颅给药途径提供了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