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氯吡咪透颅吸收研究

来源 :广东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新的给药途径,用盐酸氨氯吡咪进行大鼠在体透颅吸收的研究;给脑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给药途径。建立盐酸氨氯吡咪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探讨透颅穴位与非穴位给药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桉叶油对盐酸氨氯吡咪的促渗作用及盐酸氨氯吡咪的透过量。方法:本专题进行盐酸氨氯吡咪生物样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方法学考察;盐酸氨氯吡咪透颅给药药动学研究,并用3p97软件处理所得数据;盐酸氨氯吡咪不同年龄段大鼠透颅给药研究,考察透过率与脑颅厚度的关系;盐酸氨氯吡咪透颅穴位给药的研究,研究透颅穴位与非穴位给药是否存在差异性。制备盐酸氨氯吡咪凝胶,为体外透颅研究提供一个药物剂型。盐酸氨氯吡咪体外透颅研究及选用桉叶油为渗透剂,3%氮酮为对照进行渗透剂的筛选。结果:盐酸氨氯吡咪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70724x+1983.7,R2=0.9991,在0.02~0.32μg/ml之间呈线性关系;低(0.08μg/ml)、中(0.16μg/ml)、高(0.24μg/ml)3个浓度的日内精密度RSD为3.33%、1.73%、7.98%,日间精密度RSD为0.47%、0.72%、1.04%,均<10%,符合方法学要求;常温下10小时内稳定性的RSD分别为0.61%,0.06%,1.59%,均<10%,符合方法学要求;低、中、高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8.2±2.08%、87.9±1.97%、90.4±2.36%,均≥70%,符合方法学要求;低、中、高浓度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5.9±1.12%、101.2±1.42%、112.0±2.78%,均在85%-115%之间,符合方法学要求。盐酸氨氯吡咪在大鼠脑中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一室模型(weight=1),其药动学主要参数为:A为0.266875±0.0290μg*m L-1,Ke为0.004208±0.0002min-1,Ka为0.092585±0.0313 min-1,Lag time为50.416229±1.3574 min,T1/2(Kα)为7.486592±1.0691min,T1/2(Ke)为164.7375564±11.2555 min,Tpeak为85.39389±2.6294 min,Cmax为0.219884±0.0201μg/m L,AUC为60.544632±4.0446(μg*m L-1)*min,CL/F(s)为1.982009±0.1319 mg/kg/min/(μg*m L-1),V/F(c)为471.0563±40.2545(mg*kg-1)/(μg*m L-1)。盐酸氨氯吡咪在幼年、中年、老年大鼠脑中的浓度分别为0.30275μg/m L,0.22726μg/m L,0.06789μg/m L。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无法检测出透颅穴位给药后大鼠脑组织中盐酸氨氯吡咪的含量。盐酸氨氯吡咪凝胶处方确定HPMC为主要凝胶基质,甘油为药物和HPMC的分散剂和润湿剂,其最佳处方为HPMC 0.4g,甘油1.5g,加水至10g,最后将p H调至6。加了渗透剂的凝胶透颅渗透率增加,其中4%及5%桉叶油的促渗效果较优,增透倍数分别为1.295、1.264倍;且4%和5%桉叶油的促渗作用比3%氮酮的促渗作用好。盐酸氨氯吡咪凝胶的透皮累积渗透量比透颅累积渗透量稍大,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步探讨了盐酸氨氯吡咪的透颅吸收研究,其药动学参数表明盐酸氨氯吡咪可渗透进入大脑。盐酸氨氯吡咪透颅给药的药物透过量与年龄成反比,表明了盐酸氨氯吡咪的透过量可能与脑颅骨的厚度有关。在透颅穴位给药的初步研究中,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无法检测给药后大鼠脑组织中盐酸氨氯吡咪的含量,表明盐酸氨氯吡咪透颅穴位给药进入脑组织的含量低于检测限;其原因可能与给药面积和给药量有关。盐酸氨氯吡咪体外透皮给药与透颅给药实验中,透皮累积渗透量比透颅累积渗透量稍大,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大鼠的脑颅可能对盐酸氨氯吡咪具有比较高的透过率。这些实验工作为透颅给药途径提供了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枯 叶 蝶  以植物学的名义,它拒绝太多  克制的野性,让一片叶子,醒着  它伏在寂静上,像舍身保卫  一座随时可能起爆的弹药库  它让伪装  展现积极意义,像一份爱,坦然,忘我  只有整座森林才可承受  在背阴处,它潜心修复时间的漏洞  它不想进入枯萎的节奏  把和一棵树的对抗,变成了交流  —— 它拒绝腐烂活 色  一只蚂蚁将残花咬在嘴里  拖拽上路,另一只赶来,咬住一端  两只蚂蚁,笨拙地走
期刊
一  我穿越两千多年  去拜访古希腊三贤  听一段“认识你自己”的对话  谈一场“柏拉图式”的恋爱  挥舞“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旗帜  登上师道传承中的思想小高地  漫步中看见第欧根尼对面前的来人说  “请让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大帝微笑着走开  继续完成他东征的使命  哲学家呆在木桶里  满足地晒着太阳  太阳挂在天上  光芒四射  一束照着亚历山大,去建立  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期刊
微凉的初夏,因为受邀参加一个文学笔会,我有幸走进了黄帝故里清水县。   真没有想到,清水竟然是国家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一直接受国家能源局、天津市河北区和甘肃省发改委等单位的帮扶,贫困的程度曾经超出人们的想象。以前,几次路过清水县境,走马观花,总觉得山青水秀的,但当真正深入到清水县的五脏六腑,才发现那些青山绿水青间老百姓的贫苦。   清水县的清晨是很清脆的。到清水县的第一天,我在下榻的宾馆
期刊
一   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实属一个不起眼的偏僻贫困小镇。历史上曾经繁荣过,那是清末民国时候的事了。它的地理位置属于岷山脉系,是千里雪后“尽开颜”的所处。自从陇海铁路、甘川公路修通以后,这个药乡小镇迅速衰落。   83年前,即民国24年9月20日下午3时左右,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历尽千辛万苦走出茫茫大草地,翻过皑皑大雪山,在天险腊子口与国民党守军进行了一场激烈交火,后经过渭源县大草
期刊
小时候长期生活在乡下,每到暑假,不是放牛放羊,就是采药。家乡的山山洼洼,到处都长有药材,最常见的有甘草、柴胡、鸡爪黄连、秦艽、远志、麻黄等。夏秋天的雨后,很多药材只需用手轻轻一拔,即可连根拔出,五颜六色的小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们把拔出的草药,用蓑草扎成把,放在窑洞外的窗台上晾晒,等待大人们采曲时用。   我见过的曲有两种:一种叫大曲,一种叫小曲。奶奶是采曲的高手,她把小麦晒干,用石磨磨破麦粒,
期刊
一   不知是光阴的古老,还是大山的厚重,有一个铮铮响的名字已溶注于我的血液,它的名字就叫六盘山。   六盘山蜗居于陕甘宁交界的中心地带,山势陡峭接云天,鸟道崎岖难逾越,它的乳名叫陇山。   传说,有一老僧因逐鹿山涧,循鹿迹拨草寻路,攀上山巅,才踩出了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从此这座山被称之为“鹿攀山”。在古汉语中“鹿”、“陆”和“六”同音,久而久之,“鹿攀山”就成了“六盘山”。   童年时,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