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点/半导体纳米管状复合材料光-电效应的生物传感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isn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论文中,我们分别采用了电致化学发光(ECL)和光电化学(PEC)分析技术结合Ti02纳米管材料的功能化,分别构建了signal-on的ECL氨基酸传感器和高灵敏度的PEC免疫传感器。第一章简要综述了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与分类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第二章提出了一种基于CdTe/TiNT复合纳米管阵列ECL的Ni2+一组氨酸特异性识别“开关”。首先在TiNT上组装L-半胱氨酸修饰的CdTe QDs,得到具有较强ECL信号的CdTe/TiNT复合纳米管。当Ni2+进入到复合纳米管中时,CdTe QDs表面的氨基与羧基能够与Ni2+发生络合,ECL信号减弱甚至猝灭;当往上述体系中加入组氨酸,由于组氨酸与Ni2+的特异性的亲和作用,使Ni2+从CdTe上脱离下来,ECL信号重新恢复。该传感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且分析速度快。第三章发展了一种基于CdS/TiNT复合纳米管阵列的高灵敏的光电免疫传感器。采用连续化学浴沉积装法在TiNT上组装CdS纳米晶,制备的CdS/TiNT复合纳米管阵列在可见光区具有稳定光电响应。当Au作为二抗载体引入体系后,二抗上标记碱性磷酸酶(ALP)与底物3-吲羟磷酸二钠盐(3-IP)在Au纳米粒子催化下发生反应生成Ag(0)沉积在Au表面,使体系的光电流出现降低。除了纳米粒子的位阻效应外,CdS在光激发下,与AgNPs之间产生了激子-等离子体激元相互作用,上述两个原因使光电流发生明显降低,从而实现了对抗原的高灵敏检测。当没有用ALP与3-IP反应来进行Ag沉积时,检测抗原的线性范围为1.0×10-14-1.0×10"8g mL-1,检出限为1.0x10-15g miL-1:当体系沉积了Ag NPs后,抗原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q8~1.0×10-8g mL-1,检出限降低到1.0×10-19g mL-1,灵敏度明显提高。该传感器实现了免疫信号的放大,获得了极高的检测灵敏度,为PEC在免疫传感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正广泛普及英语教育,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提高这门应用型语言的教学效益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并提出多种教学模式,而师生合作学习模式则是其中的一种。  一、师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师生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较为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它以其鲜明的特点被许多初中英语教师所亲睐。这种模式适用于班级授课,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内部合作学习甚至是全班学生互助合作学习为动力,以团队的成绩作为考评的标准,将
准备材料:扭蛋壳(若干)丙稀或水粉颜料、快干胶、磁条、石膏粉。  1把扭蛋壳作为模子,用毛笔把洗洁精或肥皂水均匀地涂在扭蛋壳的内壁上。
期刊
微液滴作为新型生化分析平台,具有高效率、高通量、低消耗等优点。利用微流控技术制备的液滴与传统搅拌方法相比,具有单分散性好,液滴大小均一可控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微流控系统的微通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但是通常涉及较复杂的微加工过程。本文拟以石英毛细管为主体,探究一种价格低廉,操控简单可靠的微流控液滴生成系统。第一章首先对液滴的背景、定义和产生方法,特别是基于微流控芯片方法进行了概
本文以石墨为原料,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石墨烯/二氧化锰(石墨烯/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DSC1)、X射线粉末衍射(XRD)技术对复合物的结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