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克隆、表达及其与枣疯病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urtrac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是由多基因家族编码的多功能蛋白酶。依据同源性不同,GSTs在高等植物中可典型地分为Phi、Tau、Zeta、Lambda、Theta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s,DHARs)6类,其中Phi和Tau类是植物本身所特有的类别。GSTs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中有重要作用,当植物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胁迫时会诱导GSTs表达,所以研究GSTs对探讨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反应机制都有重要作用。本试验应用Step out PCR(SO-PCR)改良RACE技术成功得到了枣GSTs完整编码区序列,并对其相关功能进行了分析。枣GST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和改良的RACE技术,首次获得了枣(Ziziphus jujuba Mill.)谷胱甘肽转移酶(ZjGSTU1)全长序列,长度为914 bp,包括669 bp组成的开放阅读框(基因登录号HM345954),编码222个氨基酸;3′端非编码区206 bp。2、经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本试验获得的枣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ZjGSTU1)属于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的Tau类家族,该基因与Genbank中杨树、蓖麻、拟南芥和灯笼椒中的GST同源性分别为84%、76%、74%、73%。3、对获得的枣谷胱甘肽转移酶完整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原核表达,在菌液沉淀中有大约30kDa的蛋白存在。经NCBI预测,枣ZjGSTU1编码约25kDa蛋白,pET-30a的His标签编码约5.5kDa蛋白,两者之和与沉淀中大量表达的蛋白大小一致。证明沉淀中大量表达的蛋白即为枣ZjGSTU1表达蛋白。随后,将纯化后的蛋白送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进行了抗体制备,获得理想结果。4、通过组培苗和田间材料的综合Western blot分析,证明枣树中ZjGSTU1表达量因品种不同有明显差异。枣疯病病原侵染会诱导枣树中ZjGSTU1基因的表达。枣疯病病原侵染对抗病品种‘星光’ZjGSTU1表达影响显著,在抗病接穗中ZjGSTU1高效表达。
其他文献
特种乳是指除牛乳之外的其他家畜的乳。本文以新疆双峰驼乳、驴乳、山羊乳和牛乳为研究对象,采用SDS-PAGE,RP-HPLC方法检测特种乳与牛乳间乳清蛋白的差异组分;采用双重PCR特异性
生境评价和预测是对濒危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塔里木马鹿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随着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干扰日益增加,野生塔里木马鹿适宜的栖息地环境不断丧失,退化和片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在医疗、农业及畜牧业等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尽管体细胞核移植已经在多种哺乳动物中获得成功,但仍有大多数克隆动物在孕期流产,只有少数能发育到妊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接近商业化的一种燃料电池,它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可持续供电,噪声低,使用方便灵活等特点,但是在实现商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道路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还面临着成本过高和稳定性差的两大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本工作从提高Pt的利用率,增强催化剂稳定性的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聚多巴胺和聚苯胺是一类导电高聚物,它们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类石墨烯的NC结构层。本工作拟在
纳米SiO2具有极强的紫外反射特性,对波长400nm以下的紫外光反射率达70%以上,将其添加到涂料中,可以达到抗紫外和耐老化的目的。除此之外,这类复合材料具有优于一般传统复合材料的
研究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是新生儿先天缺陷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遗传学、胚胎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近年来,化石燃料燃烧所造成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无时无刻不迫使人们寻求能够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以及治理环境污染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在众多的可行性方案中,光催化技术因其自身独特的作用机理,可以同时在解决能源危机和治理环境污染领域发挥作用,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光催化性能的好坏决定于光催化剂的性质,因此开发高效、稳定、多用途、低成本的新型光催化剂意义重大。本文选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