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新的需求,传统的社会管理体系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从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转变就是改变的重点。从公共管理视角来看,社区治理与传统的社区管理不同,社区治理更加强调基层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在公共管理中的合作。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十九大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可见社区治理已经成为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覆盖了全国13个省份共计1100多个项目,大量新建厂区和工人的迁入使企业办社会成为了当时的最优选择。同时在计划经济时期,由国有企业承担部分行政职能自行管理企业社区,承担了部分资源分配的职能,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三线城市存在企业型社区,一线、二线城市由于有大量国有企业,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各地都存在企业型社区。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企业办社会成为了企业发展的负担,剥离企业的社会职能成为了必然。这些遗留下来企业型社区由于熟人社会和企业办社会时期形成的习惯,使其划归行政管理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选取武汉市H企业型社区为研究对象,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H企业型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H企业型社区的治理现状的研究,指出了社区存在权利壁垒、资源约束、缺乏专业人员等问题,并从企业本身、政府和社区居民三方面因素分析对社区治理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尝试建立能在企业型社区这一特殊类型社区上推广的一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