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厥语古兰经译本及其注释本在突厥语言史的重要文献中构成特殊的一群。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理位置出现的各种突厥语古兰经译本及其注释对突厥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在各国保存的突厥语古兰经译本及其注释一共有六个。它们是:1.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突厥和伊斯兰古籍博物馆》保存的抄本;2.英国曼切斯特John Rylands图书馆保存的抄本;3.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人民研究所保存的抄本;4.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保存的抄本;5.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苏莱马尼亚(Sulejmanije)图书馆保存的抄本;6.现存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布尔萨等两个城市保存的注释本。这些译本和注释是从12世纪到16世纪的时间中翻译或者抄写而成的。最早的被认为是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期在新疆和中亚一带翻译而成,是属于喀喇汗王朝晚期文献。它的形式是行间翻译、即每行阿拉伯原文之下写着它的突厥语直译,所以被称作喀喇汗语行间古兰经译本。本文主要研究现存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突厥和伊斯兰古籍博物馆》(Turk ve islam eserleri muzesi)编号73的喀喇汗语《古兰经行间译本》。此研究中,本人根据现存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苏莱马尼亚图书馆保存的TIEM73抄本的影印版,以Aysu Ata,2004的关于Rylands抄本的专著和现存于土耳其安卡拉《突厥语协会》图书馆的《圣彼得堡抄本》的影印版的辅助之下,做出TIEM73古兰经译本的拉丁字母转写,换写及翻译。以脚注形式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写出该文献的语言特点。本文包括以下四部分。绪论这部分主要阐述了文献的研究意义、方法、步骤及突厥语古兰经译本的一般情况和它的研究概况。然后介绍现存于世界各国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突厥语古兰经译本及其注释。文献篇文献篇有本文献的拉丁字母换写、转写、翻译和注释。词汇解释和其它版本之间的比较都以脚注形式来实现。本文献的拉丁字母转写根据买提热衣木·沙依提的《突厥语言学导论》(民族出版社、2006年)一书中使用的转写方法。转写当中用脚注形式来指出本文献跟曼切斯特Rylands抄本和彼德堡抄本之间的不同点。文献中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的转写遵循它们在来源语言中的语音规则。转写中文献的对开号和行号都表示在正文中。为了便于比较,文献的章节按照现在我们手中的古兰经的章节号来做编号。文献翻译部分参考了马坚的《古兰经的中文翻译》(北京1996)。文献中没翻译的或者看不清的部分都以利用本文献的其它部分或者其它抄本来补充。文献中的拼写错误一律在脚注里表示。语言文字篇语言篇主要描写本论文的语言和文字特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节是有关此文献的拼写特点。这一节主要探讨文献中元音和辅音以及附加成分的拼写特点。然后把这些拼写特点跟古突厥文和回鹘文的拼写特点进行适当的比较。第二节是有关此文献的语音研究。本节主要讨论本文献中出现的一般元音和长元音和所有辅音;元音和辅音的分布情况和语音和谐;本文出现的音变现象等话题。第三节是有关本文献的词汇研究。在这一节简单地介绍本文献的一般词汇特点。第四节是有关此文献的词法研究:在这一节主要描写文献中名词的数,领属-人称,格等语法范畴和动词的肯定与否定,语态,人称,时等语法范畴和虚词的用法,本节按这个顺序将这些语法特点进行描写并跟其它的文献之间进行适当的比较。词汇表章是该文献的词汇表。这部分包括该文献中出现的所有词条及其翻译。这包括文献中出现的突厥固有语和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论文的结尾附了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