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自治的有序开展是我国基层民主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社会转型和民主文明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成为多元利益矛盾的聚集区域。社区居民参与治理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必然要求,而当前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社区治理直接主体参与不足的问题,影响了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城市社区协商作为我国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社区治理与协商民主相关理论梳理和分析,建立了社区协商共治的互动模式。引入杭州市余杭区社区协商议事实践的个案,对余杭区南苑街道文仪社区协商议事的运作过程进行具体分析。主要从静态六大要素(协商文化环境、协商议题、协商主体、协商平台、协商程序、协商成果)与文仪社区保元泽第小区户外健身设施建设过程的动态协商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总结了文仪社区协商议事实践所取得的成效。本文总结出城市社区协商民主存在以下问题:协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协商主体协商意识薄弱,参与热情与协商能力不足,协商代表选取具有局限性;协商议题选取比较困难,协商议题行政化倾向明显;协商平台存在协商形式单一,存在形式化的风险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完善社区协商制度体系,明确社区协商民主的制度保障,以制度化标准规范协商程序;优化多元协商主体,培育协商意识,提高协商议事能力,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构建多元主体;确保协商内容的丰富性及合理性,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减少行政化指令,厘清协商议题边界,细化议事清单;搭建多元化的协商平台,防止协商形式化,确保民主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