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寿宁北路戏的传承与传播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ji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探讨的北路戏是以福建省寿宁县为中心并流传于闽东一代古老而又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于2006年6月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福建寿宁县北路戏剧团是传承北路戏的重要载体之一。剧团在成立之初,不断整理旧剧,创作新戏,曾辉煌一时。但伴随现代化进程加速,多元文化迅速介入,在农耕文明背景成长起来的北路戏出现传统演出市场萎靡、传承人以及观众群老龄化等现象,关注这一地方戏曲传承刻不容缓。一切文化都是在传承与传播的立体性空间生成发展的,没有传播,北路戏将成为被永封的“博物馆”艺术。面对新的传播语境,这一戏曲赖以生存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如何借助新传播语境带来的便利,拓宽传播途径,促进其传播的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对寿宁北路戏的传承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传播方式进行分析与论述。全文布局上,除绪论和结语外,共从五个部分进行阐释:第一部分讲述了寿宁北路戏的生存背景与历史概况;第二部分主要结合谱例对寿宁北路戏的音乐本体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对寿宁北路戏的传承现状进行田野考察,分析影响传承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寿宁北路戏三个主要传播方式,有本体传播、媒体传播、“非遗”传播;第五部分主要从寿宁北路戏传承与传播方面,提出笔者的思考以及有益的建议。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读者全面、客观了解这一地方剧种,从而引起重视,对今后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的微薄文献资料。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文化遗产名录”、“申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词汇在社会上掀起阵阵热潮。“首批社区博物馆示范点”的设立更是表明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
主要对电网建设和技术改造的相关环节进行探究,以便电力部门在电压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避雷器改造、自动化改造以及化学降阻剂的使用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改造,进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