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和最可持续的资源,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燃料、生化试剂和食品添加剂。但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需要预处理才能生成发酵用的单糖,在众多的预处理方法中,稀酸水解是最简单、快速和经济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抑制剂,从而抑制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和发酵,其中木质纤维素衍生的酚类化合物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抑制剂之一。木质纤维素经预处理后,还需选择发酵菌株进行后续的酶解反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和最可持续的资源,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燃料、生化试剂和食品添加剂。但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需要预处理才能生成发酵用的单糖,在众多的预处理方法中,稀酸水解是最简单、快速和经济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抑制剂,从而抑制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和发酵,其中木质纤维素衍生的酚类化合物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抑制剂之一。木质纤维素经预处理后,还需选择发酵菌株进行后续的酶解反应,经研究发现热带假丝酵母对多种抑制因子均显示出高度耐受性,且耐高温、高盐。前人在热带假丝酵母对苯酚的降解机理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针对热带假丝酵母对高浓度酚类化合物的耐受机制方面仍然不明确。由于苯酚的分子结构和毒性与衍生自木质纤维素水解的酚类化合物相似,因此我们以苯酚作为酚类化合物的代表物质处理了热带假丝酵母SHC-03。本论文中,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亚细胞结构的变化,以及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挖掘出苯酚耐受相关的关键基因。获得试验结果如下:1、用0.5 g/L、1.0 g/L和2.0 g/L苯酚处理细胞后,热带假丝酵母SHC-03的生长受到抑制,但在滞后期又恢复。此外,在苯酚YPD培养基中,我们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残留酚的浓度,显示苯酚浓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热带假丝酵母对苯酚的降解机制并没有被激活,这表明细胞对苯酚的耐受机制在维持细胞活力中起主要作用。2、根据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检测和亚细胞结构观察发现,苯酚可诱导活性氧的积累、损害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结构,但不影响染色质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提高细胞壁对裂解酶的抗性,且低浓度的苯酚(0.5 g/L、1.0 g/L)影响细胞液泡的形态大小和数量。3、根据转录组数据发现,在苯酚胁迫下,苯酚降解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这进一步确定了热带假丝酵母对苯酚的降解机制并没有被激活,反而是热带假丝酵母对苯酚耐受机制起主要作用。其中,与DNA合成与修复和编码染色体传递保真蛋白18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这可确保遗传的稳定性;热休克蛋白(HSP)介导的蛋白酶体降解和自噬激活以及自噬体形成的相关基因也表现出上调表达,这有助于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的稳定性和清除损伤蛋白;以及外排机制中的MDR/MXR转运蛋白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促进了细胞中苯酚和细胞有毒化合物的外排;然而,编码脂肪酸降解关键酶的相关基因显示出下调表达,这造成了脂肪酸的累积以促进膜系统对细胞器的再生和修复;另外,细胞壁合成与降解途径相关基因也呈现出差异表达,可能导致细胞壁重塑以减少苯酚向细胞内的导入。上述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共同维持了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提高了热带假丝酵母对苯酚的耐受性。本论文初步探索了苯酚对热带假丝酵母SHC-03细胞的损伤机理,以及热带假丝酵母SHC-03对苯酚的耐受机制,为后期热带假丝酵母应用于木质纤维素发酵工艺中以及提高菌株耐受性和构建新型酵母工程菌株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肌肉发育决定了肌纤维数量、肌肉重量、肌纤维类型以及一些肌肉病理学变化。动物胚胎期影响肌纤维数量的因素对肌肉生后生长发育具有永久影响。肌生成是一个受多因素调节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其中,miRNAs在动物骨骼肌发育中的作用及其相关调控网络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开展了五个试验以验证肌纤维发育模式及生肌调节因子表达规律,探明ssc-miR-221-5p对成肌分化调节的作用,弄清ssc-miR-221-5p
水稻生产面临着包括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多种病害的威胁,抗病育种在提高水稻抗性、保障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粳稻材料Kitaake的转基因后代中分离得到一份抗性增强的水稻类病斑突变体,将其命名为lrd6-6。我们成功克隆了该基因,解析了 AAA ATPase LRD6-6参与水稻细胞死亡及免疫反应调节的分子机制,并对将该基因应用于水稻抗病育种进行了探索。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对lrd6-
隐孢子虫病是重要的、最常见的人兽共患原虫病之一,由隐孢子虫感染引起,广泛流行于全球范围。隐孢子虫感染人在内的近300种动物,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病原。腹泻是隐孢子虫病主要临床症状。野生动物隐孢子虫病显示出潜在的人兽共患威胁,近一半虫种与基因型在野生动物上确认,显示分子流行病学对调查野生动物隐孢子虫种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为评价其传染力度提供数据。然而,位于盆地的四川省,尚无野
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一节"图形的平移"的第三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生活中的平移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化学习图形的平移与坐标之间的关系.本内容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在学习一次平移坐标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坐标的变化特
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便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但是实验的原理、操作、现象总有部分学生不能完美完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培育理想株型已成为作物育种的重要目标。到目前为止,已报到的矮秆、半矮秆基因有很多,但世界小麦品种中矮秆基因多来自农林10号的Rhtl和Rht2和赤小麦的Rht8和Rht9,水稻中只有sd-1在育种中发挥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其余大多数都没有育种价值,因为某些矮源极度矮化或者矮化的同时伴随不利的农
核桃(Juglans regia L.)为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多年生落叶树种,是世界四大坚果树种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油树种与四川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穗状核桃,属于核桃种质资源的一类,以每穗座果数多而得名,一般座果4-8个,丰产性好,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势。本研究系统开展了四川穗状核桃种质资源调查、果实性状评价等研究,以期为核桃种质资源的发
Harpin是一类由hrpN(hrpZ,hrpW)基因编码的能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的重要致敏信号蛋白质,广泛存在于植物革兰氏阴性致病细菌和部分动物病原菌中,其基因不仅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更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差异性。本研究从分离携带hrpN基因的目的菌株Erwinia carotovora sp.carotovora CSDS001入手,研究了CSDS001菌株与hrpN基因表达产物相关的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MUII.Fr)又名毛头鬼伞,是近年来人工栽培的具有商业潜力的菌种新秀。然而由于呼吸作用强、褐变、自溶、缺乏保护组织等原因,鸡腿菇在采摘后不耐贮藏,造成鸡腿菇在生产、储存和销售中存在难以避免的损失。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鸡腿菇质构劣变的相关物质变化、影响因子和可能的降解机理很有必要。目前鸡腿菇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选取贮藏0d、5d、10d、15
内质网应激(ERS)可被描述为通过内质网(ER)中未折叠蛋白应答(UPR)的积累。在肝脏中,内质网动态平衡在蛋白质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影响内质网蛋白质成熟能力的物质均可广泛破坏细胞并发展为身体各个部位的疾病。肝脏是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代谢的调节以及血浆蛋白的产生和分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的证据表明,ERS反应可通过调节在能量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的许多基因的表达来改变肝脏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