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生长因子-β1在人胃粘膜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胃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意义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136C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培养液中TGF-β1浓度与原代胃粘膜成纤维细胞发生转化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TNM分期的胃癌组织及血清中TGF-β1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1)原代培养HGMF,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Desmin、Vimentin、TSP-1、FAP-a、Collagen III及Collagen I表达情况。分别调整培养液TGF-β1浓度为5、10、15pg/ml,收集不同代数的细胞进行检测:透射电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计数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BSA法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2)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分析40例胃癌石蜡切片组织中TGF-β1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病例患者血清中TGF-β1的表达量。结果:(1)原代分离的HGMF表达Desmin阴性、Vimentin阳性、TSP-1阴性、FAP-a阴性、Collagen III阳性、Collagen I阳性;B2、B3、C2、C3四组细胞电镜下可见胞浆内线粒体肿胀、增多,有形态学上的改变。第8代细胞比较无明显差异。第12代细胞比较,C2生长速度明显比B2及P2快(P<0.01),而B2与P2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第16代细胞比较,C3、B3生长速度明显比及P3快(P<0.01),而C3与B3比较两者无显著差异。1×10~6个第12代细胞B2、C2、P2蛋白含量分别为0.3747±0.0308mg/ml、0.5292±0.0407mg/ml和0.3697±0.0476mg/ml(B2与C2比较,P=0.000;B2与P2比较,P=0.833;C2与P2比较,P值=0.000)。1×10~6个第16代细胞B3、C3、P3蛋白含量分别为0.5323±0.0413mg/ml、0.5415±0.0482mg/ml和0.3704±0.0421mg/ml(B3与P3比较,P=0.000;C3与P3比较,P=0.000;B3与C3比较,P值=0.723)。(2)有无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组织TGF-β1阳性率分别为85%和45%(P=0.008);有无远处转移病例中组织TGF-β1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8.82%,(P=0.137);T1、T2、T3、T4病例中组织TGF-β1阳性率分别为25%、45.45%、88.24%和100%(P=0.000,合并T1T2/T3T4后进行两两比较);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病例中组织TGF-β1阳性率分别为86.36%、36.36%和42.86%(P=0.002,合并中高分化后与低分化进行两两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病例中血清TGF-β1含量(pg/ml)分别为17.15±5.82和10.81±4.34(P<0.01,t=4.22);有无远处转移病例中血清TGF-β1含量分别为24.44±3.64和12.43±4.50(P<0.01,t=6.172);T1、T2、T3、T4病例中血清TGF-β1含量分别为8.91±3.04、10.19±1.75、17.11±5.14和23.72±3.81(P<0.01,t=19.37);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病例中血清TGF-β1含量分别为17.62±5.85,11.11±3.51和8.47±2.39(P<0.01,t=12.521)。胃癌组织中TGF-β1阳性与血清TGF-β1升高有交互作用(P<0.01,t=7.094)。结论:培养液TGF-β1含量浓度为15pg/ml可使原代细胞在较少的代数发生转化(第12代)。胃癌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深度越高、分化程度越低,组织中TGF-β1阳性率显著升高,血清TGF-β1含量明显增高。组织中及血清中TGF-β1表达上调均与胃癌的发生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且有交互作用;TGF-β1的表达可作为临床判断胃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学校在贯彻落实“中国梦”的伟大战略中,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应当紧紧以“中国梦”主题为引领,以创新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为基础,不断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搭建学生党员教育、考核的平台,构建新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体系,为实现高校师生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行动指导。  【关键词】中国梦;高校学生党建;创新;大学生党员  【分类号】D267.6
煤矿突水问题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大多数的突水事故均是由于断层引起的,断层本身既作为导水通道又作为突水水源的强富水型断层突水,具有隐蔽性高、危害性大
北周(公元557-581)时汉中郡守甄鸾撰注的<数术记遗>,一直以抄本行世,至南宋嘉定五年(1212)鲍澣之始刻定本.在长期的传抄中,造成了不少谬误,字句颠倒错乱者有之,错脱衍讹者有
【摘要】教学与科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辨证统一的整体,它们既不相矛盾,也不能互相代替,教学没有科研为指导,就会迷失方向,科研没有教学为基础,就会失去科研的价值。只有使教学与科研协调平衡发展,才能使士官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关键词】教学 科研 误区 机制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68-01  目前,在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