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鹤声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治学数十载,博闻强识,覃思著述,不仅广泛涉猎史学史、文献学、中西交通史及民族史等重要领域,且在历史教学方面也兴趣浓厚,见解独特,发人深省。20世纪30-40年代,在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环境下,历史教育成为发扬民族主义的重要一环。同时,在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之际,鲁滨逊新史学的引入与传播,也对中国的历史教育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以郑鹤声为代表的学人群体,广泛宣扬历史对现实的关照,积极投身于中小学历史教育改革,营造了一个历史教育救国的学界环境。在此基础上,郑鹤声以新史学为依托,立足于教学实际,对中学历史教育作了全方面、多维度的考察。他认为,由个人展开的对社会、国家及世界的认识,最终都要落脚于发扬民族主义,建构民族国家的最终教育目标;历史教师在明确角色定位的基础上,要有思想品德、史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兼备的专业素质;历史教学方法要因时制宜,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历史科必须谋求设备的完善,用文本设备和实物设备贯通课堂内外;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目标和价值的承载,因而历史教材的选择、支配和编纂都要紧密围绕民族主义这一主题展开;以历史考试为主的学业评价,要突破传统教学的藩篱,从试题、形式和评价标准方面加以改良。总的来说,郑鹤声的教育思想实现了时代性、全面性、科学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最终形成了一个民族国家本位的中学历史教育思想体系。郑鹤声用教育这一媒介,把历史研究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建立起紧密的互动。这不仅是他关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个人担当,也是民国时期众多史家们汲汲切切的共同关怀。虽然他对中学历史教育的研究在教育理论视角方面存在不足,但他的探讨和思考是站在时代前沿的,符合时代要求和教育规律,促进了中学历史教学法体系的本土化,也为今天的中学历史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