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931-1945)陕西公路建设及其经济作用探析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又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尺度。由于交通闭塞,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陕西,其近代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各省,经济的落后反过来又制约着交通建设的发展,因此陕西直到1922年才在原有驿道的基础上修建了第一条公路,西潼公路的修建拉开了陕西公路建设的序幕。 随着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陕西战略地位日益提高。在“开发西北”的大背景下,陕西公路建设获得了较快发展,30年代得到了初步发展,抗战时期达到高潮。公路建设、公路运输的发展及公路管理体制的完善,对促进陕西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文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拟就民国时期(1931-1945)陕西公路建设加以探讨,并分析其得失,以期对当今陕西的交通建设及西部大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不足之处,恳请专家指正。
其他文献
二战结束后,在“和平宪法”及美国军事的庇护下,日本经济得以迅速恢复。20世纪70、80年代,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地位。随着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日本成为与其经济地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下,青岛的乡村地区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建设运动。青岛地区的乡村建设运动形成了自具个性的发展模式,在当时全国的乡村建设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