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癌在肿瘤相关死因中位居第三位,发病率较高。严重的胃部黏膜萎缩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阶段。因此,对萎缩性胃炎的监测、阻断进展是预防早期胃癌的重点,对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胃镜随访时,存在一定的痛苦、花费高、患者依从性不高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大规模早期胃癌筛查的应用,而血清学检测特别是PG法具有简便易行、依从性高、无创等优点,在韩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开始应用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而在我国应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探讨空腹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因胃部不适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且H.pylori抗体阳性患者共236例,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分组。入选患者在行胃镜检查前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其空腹血清PG、G-17水平,H.pylori抗体阳性为定性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G-17水平呈偏态分布,用百分位数(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表示,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各分组间PGI、PGR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比较。采用ROC曲线计算PGI、PGR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佳临界值,计算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萎缩性胃炎的G-17、PGI、PGII、PGR值分别为[2.57(1.95,7.53)]pmol/L、(99.34±13.61)ug/L、(9.83±3.57)ug/L、(10.43±3.03)ug/L。非萎缩性胃炎的G-17、PGI、PGII、PGR值分别为[5.94(1.77,5.33)]pmol/L、(109.46±13.05)ug/L、(9.41±3.02)ug/L、(10.83±2.25)ug/L。萎缩性胃炎组与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前者血清G-17水平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GI、PGR水平相比,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性胃炎组,胃窦萎缩组G-17水平显著低于胃体萎缩组、全胃萎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萎缩组血清PGI、PGR水平明显低于胃窦萎缩组、全胃多灶萎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萎缩性胃炎组血清G-17、PGI、PGR与中度、重度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由PGI、PGR值绘制的ROC曲线得出两者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5.61ug/L(敏感度为44.05%,特异度为75.76%)、7.1(敏感度为34.76%,特异度为84.21%)。结论萎缩性胃炎组G-17、PGI、PGR水平均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而两组间G-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I、PG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萎缩组G-17水平低于胃体萎缩组、全胃萎缩组(P<0.05);胃体萎缩组PGI、PGR水平低于胃窦萎缩组、全胃多灶萎缩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G-17、PGI、PGR可作为血清学标志物,PGI、PGR值能有效区分萎缩和非萎缩胃炎组,G-17、PGI、PGR对萎缩部位具有显著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