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我国的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凸现,解析这一问题必须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这一特定历史背景。我力图从马克思实践生成论的角度界定社会公正,从社会的现实情况出发,以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社会公正问题为对象,从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去探求公平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剖析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公正问题的原因和特质,进而探求实现社会公正的对策和途径。社会公正是社会利益分化的产物,是对人与人关系的度量,是对利益关系的度量,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实践主体对实践客体做出的一种价值判断,是社会控制的一种评价形式,是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的统一。贡献原则和平等原则是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其中平等原则包括完全平等原则,比例平等原则和社会补偿原则等。实践生成的社会公正论是不同于预成论、还原论的思维范式与独特方法,它坚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社会公正的生成是在人类社会在不断变迁发展的过程中人与社会双向对象化的过程,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创造、批判和革命的结果。当前公正问题的凸显有多方面的原因:人类是自我创新、自我实现的实践过程;社会结构转型、重构与调适;制度的缺隐与失效及道德失范、价值重估和道德风险等。当今中国社会实现公正的有效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倡导正确的社会公正价值观,加强政府的控制与保障功能,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