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推动和支持。农村金融是指农村领域内支持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总称,包括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组成部分。正规金融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主体,对农村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农村经济环境下,非正规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亦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文章将两者结合起来统一讨论,分析河北省农村金融整体供给情况,以及其对于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状况,以探索增加河北农村金融供给的有效途径。
文章从河北省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两个方面入手。对于正规金融,以历年河北省相关金融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结合金融发展相关理论,采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了正规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河北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是河北农村金融发展并不是河北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正规金融在农村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抑制”。对于非正规金融,文章结合相关文献和模型研究表明,河北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较为活跃,并且对农村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对于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文章以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统一从市场的角度,即它们在农村经济环境下经营的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正规金融的经营规模和资金优势,决定了它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环境,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了信贷过程中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从而出现了“抑制”现象。非正规金融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其在农村的信贷活动具有相对的收益和成本优势,从而能够存在发展。但这种信息机制存在地域和规模的限制,以及自身资金规模的限制,决定了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也具有相对的局限性。鉴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各自比较优势,文章认为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借助正规金融的资金及规模优势和非正规金融的信息优势,能有效增加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供给,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