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试图在福柯的“断裂”思想的观照下,把卡森·麦卡勒斯的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呈现出的“精神隔绝和孤独”主题放在整个西方人性、哲学及文学传统的复杂背景下重新解读,试图提供一种跟麦卡勒斯的前研究者们不同的答案。这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揭示出缠绕住小说中这个被麦卡勒斯暗喻为整个人类境况的南方小镇上的人们的“精神隔绝和孤独”的另外一层原因。在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卡森·麦卡勒斯是一位成就突出的现代南方女作家。1940年,年仅23岁的麦卡勒斯发表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轰动文坛。从20世纪50年代起,文学评论家们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对它进行了解读。“精神隔绝和孤独”是麦卡勒斯作品反复表现的主题,在过去的五六十年里,某种程度上,麦卡勒斯研究都是围绕她作品的主题进行的。但是,这些研究最终都把“精神隔绝和孤独”归结于社会历史、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麦卡勒斯的“精神隔绝和孤独”在《心是孤独的猎手》这一小说中的文学表现可以论证为认识论的问题。因为小说既然是在描写人的“心灵”(Heart),那么,其中对“心灵”的各个方面的出现或描绘,应该首先是从认识论的进路才能寻觅到或者认识清,其它别的途径可能因而造成误导。所以本篇论文试图运用认识论的方法去考察“精神隔绝与孤独”的成因。而福柯的“断裂”思想正是对“认知型”(episteme)的考古学研究。本篇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阐明了选择这一论题的原因,对麦卡勒斯的生平及其文学生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其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指出将福柯的“断裂”思想运用于文学分析的创新之处及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可信性。最后陈述了本篇论文的主题,方法和结构。第二章主要是对主导性概念“断裂”的介绍。分为四小节:前两节简单地回顾了福柯以前的法国重要的具有“断裂”思想的理论家们,并指出福柯在这一“断裂”思想史上的地位及他们对福柯的“断裂”思想的形成的影响。第三节详细地阐释了整篇论文的理论基础:福柯的“断裂”思想。并对托马斯·库恩的“不可通约性”(不可兼容性)及索绪尔在其语言学研究上提出的“差异”概念进行了阐释,指出它们与福柯的“断裂”概念的异曲同工之妙,借以丰富福柯“断裂”思想的内涵。第四节说明本文作者对福柯的“断裂”思想的修改、修订和变更,把它界定为一种“反语言结构”,并指出其在本小说中的大致体现。第三章在福柯的“断裂”思想观照下对《心是孤独的猎手》中体现出的“反语言结构”进行解读。“反语言结构”在这部小说中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组成“轮-轴”结构的五个主要主人公相互之间的关系;一是五个人对各自梦想或幻想的迷思或沉醉状态。本章对这两种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章作者对前面各章的分析做一个总结,指出本篇论文的创新之处、价值意义;并点出文章的不足;说明还可以继续研究的、与此有关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