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传统私人藏书事业的繁荣时期,无论数量与质量均有明显提高,也表现出一些异于前代的特点。其中,私人藏书楼大放异彩。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宋代私人藏书楼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首先是前言,主要回顾了宋代私人藏书研究现状,并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所指称的宋代私人藏书楼是广义的藏书楼概念,包括厅堂、斋室、楼阁、殿宇等凡用于收藏图书的处所。 第一部分为概述部分。笔者对所能搜集到的宋代私人藏书楼楼名、藏主、建立年代、藏书规模等因素分为十个区域作了整体性的梳理,并列表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部分则对宋代私人藏书楼的命名情况略作探讨。宋代私人藏书楼命名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其命名方式往往很有讲究,有以藏书类别命名;以藏书规模命名;以藏主志趣命名;还有其他的诸如以“山房”命名或以“书”“墨”等相关字词命名的方式。不同的命名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表达了藏主不同的文化境界和追求。 第三部分是对宋代私人藏书楼类型的概括。本文以私人藏书楼的功用为依据将之划分为四大类:(1) 以藏主自身修为为主要目而建立;(2) 以教育子弟为主要目的而建;(3) 兼及乡闾、惠及乡人的私人藏书楼;(4) 以私学为主要依托而惠及更大范围的私人藏书楼。私人藏书楼的上述类型决定了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与多样性,使得宋代私人藏书楼的社会效能得以多层次多方位的体现,兼顾了私人与公众、家族与社会,从而其作用在更大的范围之内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