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缅北地区临近中国大陆,华裔众多,拥有良好的汉语学习基础。本文以缅北腊戌市华文学校统一使用的台湾国立编译馆主编的《国语》和北京华文学院编写的《汉语》为研究对象,对这两套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教材结构及话题、语音、生词、语法、练习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两套教材的优势与不足进行阐述,并对缅北地区汉语教材的本土化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在教材结构方面,分别从教材的总体结构、单元结构、课文结构和话题的排列、分布进行对比分析。两套教材在课文话题的设置上均涉猎较广,但在具体分布上还可加以调整。两套教材都应适量增加反映中外差异和关于本国的话题,增加开放性、交际性话题。《国语》要精简重复话题,贴近当代生活。建议两套教材话题的内容安排顺序可以按照由简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展开。语音方面,主要通过计量对比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两套教材的语音编排和内容进行了比较,《国语》遵循了由易到难认读汉字的规律,《汉语》则更强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汉语》的缺陷是未对课文加注汉语拼音,《国语》虽然在低年级中加注了注音符号,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体现辅助发音的作用。另外在实际调查和教学中,汉语拼音体现了取代注音符号并普及的趋势。生词方面,两套教材的生词出现了大量共选词汇,说明海峡两岸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所认同的汉语常用词是大体一致的。课文中出现的独选词体现了两岸汉语词汇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量,但是却容易对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造成困扰,因而寻求共性应成为汉语教材词汇编写的重点。语法方面,《国语》的语法点数目和难度都要高于《汉语》,《国语》在语法点的选择上倾向全面化、规范化,因而使得语法数目多,难度大。相对而言,《汉语》的语法设置更适合缅北华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练习方面,两套教材的题型都很丰富,并且相对固定,但题目的创新性、趣味性还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