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纳米化对中医药的影响─以丹参、甘草及板蓝根为例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utjwzx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以现今众多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技术,是二十一世纪高科技及新兴科学发展的基础。中草药纳米化能使得药物颗粒更细小化,对中草药而言,可节省大量原料成本,大幅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亦可增加中草药剂型的多样性。本报告以丹参、甘草、板蓝根为例,对中医影响之推论。  二、目的  本研究主要目的乃是将纳米技术引进中草药的开发及制造过程,利用研磨方式制备微纳米级中草药,藉由药性分析〈包括物性与化性鉴定〉。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草药,使中药植物的细胞破壁,期能节省大量的中草药原料成本,提高其利用率,亦可增加中草药剂型的多样性,摆脱传统中药熬煮之方法,使中草药的使用能达到三效(高效、长效、速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与三便利(储存、携带、使用)的目的。  三、意义  本研究应用古代祖国医学的原理及结合现代纳米创造技术,将中草药创造微纳米颗粒,以探讨病理改变对人体可能影响、与中医疗效提高及制药成本降低,服用方便性的相关性,避免不必要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供将来中草药对纳米化之参考。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部分:以丹参、甘草、板蓝根为例分别综述了现代纳米科技及古代和现代中医医家对上述草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述和展望。  2.实验研究部分:比较纳米化与传统萃取法之药性差异,以确认微纳米化的可行性及稳定性。再经由动物试验测试,以检测纳米化之安全性并确认纳米化是否有较佳之疗效。  五、结果  1.丹参:纳米化的药材之有效成分溶出速度明显较优于传统药材,且溶出量亦较高。  2.甘草:纳米化后抽出率增加最高可达约三倍,因此甘草酸的总抽出率亦比传统粉碎高,而此正可达到降低中药原料成本的目的,并可使药材的使用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3.板蓝根:在物化性鉴定方面,则发现:纳米化板蓝根药材(粒径300 nm)之三种分析物经初步实验测量,其含量大于粗磨板蓝根(粒径5μm),其中Tryptanthrin之含量在纳米化后增为原来2倍,indigo及 indirubin之含量最大值可达10倍以上。微纳米化后的原料,对小鼠不具口服急毒性,初步显示板蓝根之食用安全性高。且在体重、小鼠之血液学(CBC count)、白血球分类、肝及肾功能血清生化指针和体内脏器重量等各方面变化,也无影响。甚至进行组织病理切片检查体内重要脏器:脑、心脏、肝、肾及脾脏,均无明显组织病理变化。  六、结论  1.中药运用的特质主要来自于生物活性成分或活性化学,纳米化的药物,有可能在活性与生物利用度大幅度提高,但对物性或化性的改变,对活性成分的影响未可知。故应依各种中草药特性分别寻求适当纳米化工程,做详细研究,以达三效(高效、长效、速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与三便利(储存、携带、使用)的目的。  2.纳米化技术是系统综合各门技术(水、电、电子、数位、讯信、中医、西医、农业、机械、建筑?等)之精英。然其主要统合者乃以中医师较为恰当,因产品主要为疗效(高效、速效、长效),且统合者应具有宏观之视野及微观之策略。这些本来就是中医师应具备有之条件。唯此领导者必需具备有各部门之基本知识,以便于沟通及协调。  3.中草药纳米化确能大量降低制药成本(唯初期开发成本高),就经济理论,药价势必递减,故长期而言,必能普及社会大众,降低国家及社会负担,进而全民能蒙受其福祉,此乃本论文之主要目的。
其他文献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急性心肌梗死后生存率上升,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数量迅速增加,因心力衰竭(HF)失代偿而住院的人数相应增加。部分患者住院原因是因为新发的急性心力衰竭(A
目的:通过甘草黄酮制剂与西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治疗继发性色素沉着的疗效对比观察,研究甘草黄酮外用搽剂治疗继发性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  方法:1、选择符合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