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南民间道教闾山派“援佛入道”研究——以大幡醮仪为中心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sha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民间教派杂而多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桂东南一隅,活跃着一支民间道教——闾山派,为地方上各类信仰活动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尤其在“大幡醮仪”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以桂东南的大幡醮仪为田野调查中心,从醮仪中出现的诸多佛教文化现象入手,以闾山派“援佛入道”作为课题主旨,提取、归纳、整理了醮仪中的佛教文化元素,并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解读与探讨。  文章一共分为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选题背景原由,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梳理归纳了本文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交待了研究的方法、创新点、难点以及文章的依据说明等问题。第二部分聚焦民间道教闾山派,探寻了其历史源流及其在桂东南的传承现状,归纳了其科仪的基本要素与特点。第三部分重点概述了桂东南闾山派之代表仪式——大幡醮仪,并梳理了其历史与流变,继而企及佛教文化大量出现在大幡醮仪的现象。由此引入本文的主旨,即闾山派“援佛入道”,并铺垫性地阐释其中之佛道关系、“援佛入道”的产生的效应及其途径,开启了后文的论述。第四部分将文坛进行重点介绍,包括文坛的地位作用、相关仪轨并与其他地区相似道坛进行了比较。文坛集中代表了佛教文化,是闾山派援佛入道的一个实际载体,因此笔者形象地称之为佛教文化“大本营”。第五部分通过对拜忏科仪考察与各类文书科仪本的整理,分别从道教闾山派对佛教忏悔思想的吸纳以及对佛教忏法的引用这两个层面来加以分析阊山派“援佛入道”的现实形态。第六部分以炼度仪中折射出的普庵信仰现象,作为闾山派推崇佛教人物或者佛菩萨、祖师的典型例案,并对这现象进行了分析解读。第七部分通过再现“施孤”仪的程式,探究出“施孤”仪实际上是闾山派结合道教炼度仪与佛教密宗瑜伽放焰口仪式的产物。第八部分集中阐释了闾山派科仪中对佛教经典教义伦理思想的吸纳,包括轮回、因果业报、慈悲、皈依三宝等。第九部分归纳了桂东南闾山派“援佛入道”的原因、影响及其特色。第十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补充与延伸。
其他文献
期刊
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服务的宗旨在于,当交通事故造成损害时,给予受害人及时有效的救助活动,努力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损害保障机制。不会因为交通事故肇事车辆未参加交通责任
为了确定在慢性缺氧过程中大鼠肺内内皮素(ET)-1mRNA是否表达及变化,采取体外转录并用地高辛-UTP标记ET-1和c-fosRNA探针进行组织原位杂交,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肺组织匀浆ET-1浓度。结果显示,缺氧3周大鼠肺内ET-1mRNA表达增加,主要阳性反应部位位于血管内皮和支气管上皮细胞。c-fosmRNA主要位于血管平滑肌和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缺氧3周大鼠静脉血浆ET-1浓度为3.85±
【摘要】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历史语境为东西方不同造型体系冲破限制而互相融通提供了诸多试验可能。这一阶段中西绘画的笔法融合涵盖两个方面:其一,传统中国画从西方油画借鉴写实抑或是表现性元素而融合创新;其二,中国早期油画也在本土化过程中自觉融入了传统人文精神而踏上民族化之路。本文围绕中西笔法的内涵与绘画民族性、中西绘画的视觉形态与笔法程式差异、中西融合语境下绘画笔法的交融三个方面探讨中西绘画笔法的差异性
期刊
本文以宪法规定的结社自由为研究起点,以国内外民间组织的宪政规制为研究重点,探讨了民间组织及其规制的内涵、民间组织规制的宪政机理、宪政资源及其制度构成等问题,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