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由单线形式演变为现在的网格布局,不同线路相互交叉形成了站点换乘空间。由于早期建设预见性规划不足,换乘空间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存在诸多问题,使人们在换乘空间环境中体验感受不够满意,针对地下轨道交通的现状问题学者们提出的策略众多,但针对站点换乘空间环境适宜性评价与优化策略的相关理论研究不够周全。本课题基于地下轨道交通站点换乘空间环境营造,阐述了在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站点换乘空间、地下空间环境优化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现状,根据人、环境与行为的相互关系,分析地下轨道交通换乘站内换乘空间的人群与行为特征,总结影响乘客在换乘空间内行为活动的环境特征,提出换乘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地下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环境的影响因素做定量分析,并以上海市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站点换乘空间进行环境适宜性现状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总结出上海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站点换乘空间的现状问题,针对现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站点换乘空间环境优化策略进而提升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站点换乘空间环境品质。本课题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乘客在换乘空间中主要产生必要性行为与自发性行为两大行为活动,通过对影响换乘空间内人群行为活动的空间环境要素进行分析,总结换乘空间内的换乘方式,提出了地下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环境设计优化应遵循的五大原则。(2)上海市地下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环境存在着设施更新不及时,管线裸露;换乘时间较长,效率较低;导向系统被广告遮挡,炫光严重;文娱空间较大,但利用率低;缺少绿植等一系列问题。(3)从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环境的安全性、实用性、便捷性、舒适性与美观性出发,对改善换乘空间环境的现状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从而提升地下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环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