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实测CTD数据为基础,总结了 2015年夏季珠江口海域及其冲淡水扩展路径上的水文特征。在结合遥感风场和定点浮标风场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台风“莲花”影响下珠江口水体的温、盐度特征,以及珠江冲淡水扩展方式对于风场变化的响应情况。同时对航次过程中观测到的温度逆转现象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遥感数据对冲淡水影响区域的海表温度数据和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2015年7月6日至17日珠江口航次CTD资料的分析表明:在香港的西南侧观测到相对的低温高盐中心;珠江口附近海域存在海水的垂向逆温现象,逆温差平均值为0.42℃,上界深度在lm-6m间,下界深度在3m-10m间,逆温层平均厚度约为4m。逆温现象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动力过程:(1)在狮子洋、太平水道和蕉门水道的出口汇集处,具有温、盐差异的不同水体在交互过程中,由于潮汐和径流的作用所形成的水平流场差异导致了垂向温度的逆转现象。(2)在珠江口西侧的盐度锋面区域附近,第一航段观测期间锋面内侧低盐水团的温度低于锋面外侧高盐水团约2℃,此时可观测到逆温现象;但在同一区域的第二航段观测期间由于河口内表层水温的上升,导致了逆温现象消失。该区域盐度锋面附近的两个水团在锋面位置附近发生叠置,冲淡水覆盖于海水之上,两个水团的温、盐差异是温度逆转现象的主因,而台风“莲花”是导致该区域水文特征在短时间内剧烈相对变化的主要因素。(3)香港西南侧的上升流区域与盐度锋面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该区域逆温现象的产生。2015年7月15日至8月8日南海北部珠江冲淡水航次主要对珠江口外的冲淡水进行了两个航段的追踪观测,航次调查区域内的温度变化范围27.5℃-30.2℃,盐度变化范围24.0—34.5。而遥感数据表明了珠江冲淡水团在南海陆架区具有相对的高温高叶绿素浓度特征。在西南季风较稳定的第一航段,珠江冲淡水以离岸东向扩展为主,其中数值为32.0的等盐度线在冲淡水东向扩展时与南海北部陆架内50m等深线基本一致;第二航段调查期间,受热带气旋影响,调查海域西南风转变为东北风导致冲淡水转化为以沿岸的西向运动为主,其中数值为32.0的等盐度线在冲淡水东向扩展时与南海北部陆架内20m等深线基本一致。而定点浮球数据表明粤东沿岸20m-50m等深线之间海表的日平均流速大小范围为0.34-0.81m/s,流向为东北向,流速大小与西南风大小正相关,但风场不改变其流向;而20m等深线以内的珠江口区域以西向流为主。因此,当西南季风稳定存在时,珠江冲淡水在EKman输运下持续被带离河口,在进入南海陆架区域(20m等深线之外)之后受到沿岸东北流的影响,开始向东运动,这与航次的观测结果一致。但是当西南风转变为东北风时,会阻碍冲淡水离岸运动,从而更有利于珠江,冲淡水沿岸西向的扩展,因此在夏季,珠江口冲淡水的实时扩展轨迹会迅速地对风场变化产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