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桐城派留日风潮探微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rain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桐城派在晚清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其研究著述颇丰。但以往的研究着重点在于对桐城派古文理论的演变以及桐城派和其他文派的关系上。桐城派所处的晚清时期,有着特殊的社会环境,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政局处于内外交困的积弱局势。而同属于帝国主义侵略对象的日本,却在此时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富强之路。国内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深受启发,兴起了留学日本的热潮,桐城派部分文人即在其中。由于桐城文人的特殊身份,他们的留日以及归国后的活动有着自身的特点,对于研究桐城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共分为三章,旨在对这一部分的桐城文人进行了群体性研究。第一章从清末民初特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桐城派的文统道统出发,阐述了国内留日风潮及桐城文人留学日本的原因。清末民初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局势之中,在中日双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及其他一些地理风俗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下,日本成为了国内先进爱国志士寻求救国道路的理想之所。桐城特殊的文化氛围及桐城派义理思想的影响,部分桐城文人也产生了积极的留日观念。第二章对桐城派中赴日主要代表人物的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些桐城文人或出于政府派遣或出于自主意愿,对日本的先进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考察。他们出使日本的目的不尽相同,有出于政治原因的黎庶昌,有考察学制的吴汝伦、姚永概,也有留学和文化访问的吴闿生、贾恩绂等。中兴阶段的文人如黎庶昌、吴汝伦等,深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对日本的先进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学习。处于桐城末流的文人,如吴闿生、贾恩绂等,固守桐城义理思想,对日本文化不以为然,几无所得。第三章对桐城派义理思想的嬗变与这些留日桐城派文人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桐城派中兴阶段的文人,深受“经世”思想的影响,积极吸收日本先进的文化,并在归国后力主革新;桐城派末流时期的文人,面对着国内“革新”思潮,在留日归国后抱残守缺,死守桐城派文道统,不思进取。“变”适应了当时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使得桐城派在曾国藩时期出现了另一个兴盛时期;“守”脱离了不断前进的历史潮流,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基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学科交叉,将桐城派留日文人进行群体性研究,有利于我们认清桐城派兴盛、衰退的深层原因。
其他文献
分析了网络数据库质量评价的意义,建立了由6个一级指标,相应的3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网络数据库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实例给出了进行网络数据库质量评价的步
化学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是化学教学中应用广泛、简捷生动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化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渠
钛白粉是重要的无机化工颜料,其生产主要采用硫酸法和氯化法.硫酸法生产钛白粉废副多,本文对我国硫酸法钛白生产中的废副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国共关系是我国统一战线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的关系又是国共关系的重要内容。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值幼年,缺乏统战工作的经验,对国民党左派的政策曾出现严重
①目的 探讨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②方法 分析医学专业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医学专业英语专业词汇、专业文章的特点 ,探讨新的教学方法。③
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失败,国共开始内战。绥远地区虽然长期作为国民党势力范围,但该地区有其特殊性。绥远不仅包含着民族、边疆问题还有国民党傅作义地方实力派的因素在其中
历时四年,棕榈园林已将全球顶级规划设计机构贝尔高林(香港)的控股权收入囊中。公司2015年11月24日晚公告,全资子公司棕榈园林(香港)出资5.7亿元港元收购贝尔高林国际(香港)50%股权及汇
文章主要通过对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中的K.119、K.120两首作品进行分析与探讨,试析其整个键盘奏鸣曲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The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wo w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