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然而,许多小企业由于自身信用资产不足、抵押资产缺乏、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能力弱等原因,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存在较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尽管一定程度上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依靠民间融资等非正规金融渠道缓解融资难题,但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区域性、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导致其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撑作用非常有限。为破除麦克米伦缺口,创新性的融资模式不断出现,源自孟加拉国的集群融资模式就在国内外掀起了一阵热潮。本文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融资实践,认为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问题,在于中小企业自身风险较高与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需求之间的矛盾。相对于游离在外分散经营的单个企业,产业集群提供了中小企业共生的平台,由此形成的社会资本为集群企业融资提供了信用增级工具。本文构建了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概念模型,运用重复博弈分析了声誉机制对社会资本的形成与积累存在的影响及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融资的影响;并以山东省枣庄市信用共同体为案例,研究了集群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性。具体而言,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了三个主要结论:(1)社会资本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通过信任、社会网络、社会规范三个机制嵌入集群网络,强化集群企业间的合作关系。(2)作为社会资本的核心机制,社会网络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了信息的透明程度,有效降低了银企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维护自身社会资本的需要,经济活动主体会约束自己的借贷行为。(3)社会资本对集群融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违约率、提高银行的参与度,对于抵押物缺乏的企业,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软担保”的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索融资模式创新,要从其生存的集群环境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