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获得高纯度的重组 RecQ、BLM解旋酶,以重组解旋酶为包被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多种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血清抗RecQ、BLM解旋酶自身抗体的变化情况,讨论其与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1、构建能表达可溶性 RecQ、BLM解旋酶的基因工程菌(已获得),经过大量培养,体外诱导该菌表达可溶性 RecQ、BLM解旋酶后,运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法提取重组RecQ、BLM解旋酶。 2、应用10%SDS-PAGE分析重组RecQ、BLM解旋酶的分子量大小、纯度;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RecQ、BLM解旋酶可溶性、与抗体的结合能力;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重组解旋酶的浓度;荧光偏振技术分析重组解旋酶的双链DNA结合活性和解旋活性。 3、以重组解旋酶为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对256例恶性肿瘤患者,33例良性疾病患者,12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血清中抗RecQ、BLM解旋酶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对OD值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获得重组RecQ、BLM解旋酶溶液的浓度分别为1.204mg/ml、1.179mg/ml,其分子量大小分别为69kD、74kD,符合理论值,纯度大于95%,可溶性高,能与小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结合,具备双链DNA的结合活性和解旋活性。应用间接ELISA法测OD值比较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清抗RecQ、BLM解旋酶自身抗体量明显低于体检组,其中白血病组、肝癌组、肺癌组、宫颈癌组、卵巢癌组血清抗 RecQ、BLM解旋酶自身抗体的含量均与体检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胃癌组、乳腺癌、肠癌组血清抗 RecQ、BLM解旋酶自身抗体的含量均与体检对照组相比降低;良性疾病组与体检组血清抗RecQ解旋酶、BLM解旋酶自身抗体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抗 RecQ、BLM解旋酶自身抗体的含量比体检者和患良性疾病者低,提示抗 RecQ、BLM解旋酶自身抗体有可能作为恶性肿瘤诊断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