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072037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最大规模的总体战争,一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美国凭借其强大国力和武装力量领导同盟国赢得最终胜利。其胜利的原因,除了正义战争之性质这一主因之外,离不开战时国家意志的凝聚,更离不开战时人民力量(包括大规模战争物资生产)的动员。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积极开动国家宣传机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报刊、广播、海报等媒介进行战时动员,其中尤以海报为重要宣传工具。海报宣传发挥强大效果,深刻影响了战争进程。同时,二战还对传播学产生巨大影响,传播学几位奠基人都参与战时宣传研究,开创重要理论体系,为传播学奠定理论基础。二战是近代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战争,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并输出强有力的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时至今日世界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格局依然深受二战影响,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的意义深远。本研究以战时宣传理论作为实证研究的基础,对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活动进行个案分析。本研究挖掘了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有关海报宣传的重要文献,收集整理了651张政府海报样本,以宣传研究方法论为基础,结合经典传播学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建构历史语境,采用定量内容分析法对海报样本作整体规律分析,用定性符号学文本分析法对单张海报进行意义解读。本研究分别从政府海报的“宣传组织运作机制”、“宣传渠道和媒介景观”、“宣传策略、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的流变”、“国家精神宣扬”、“战争逻辑建构”、“军事神话塑造”、“社会身份认同”、“文化价值输出”互为有机关联的八个方面对二战时期美国政府海报宣传活动进行全面透彻的解析。本研究发现,战时宣传组织并不一定是官方垄断式,也可以采用官民协作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进行创作、发布,并通过事件配合、媒体联动等方式,共同营造媒介景观。战时宣传策略、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要避免抽象说教,而要具象化、通俗化。战时宣传的内容可以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宣扬国家精神和爱国主义;建构战争的性质和目标;塑造正义之师和强大武装力量的形象;促进国民身份认同,缓解社会矛盾;输出本国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本研究继承了传播学先驱的研究传统,是对战时宣传理论的延续和补充。本研究认为战时宣传研究首先要关注宣传组织,同时要分析宣传渠道、媒介事件、媒介景观、宣传策略、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具体宣传内容分析不仅要从国家、战争和军事层面,也要从社会和文化角度切入。本研究为后续战时宣传研究供了新的框架和思路。同时,本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加以凝聚国家意志、团结民心、动员全民参与;在重大历史转折期对内对外加以宣传国家精神、军队形象、国家软实力等重大问题供极其鲜活的典例和范式。
其他文献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实验技术及其应用,将实验内容整合为三大部分,针对微生物实验讲授内容,建立了以操作技术和科研思想习惯为主的考核体系,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核体
高等学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2014年教育
目的检测孕期氯氮平暴露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在妊娠中期(G6-15 d)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氯氮平(10 mg/kg)。子代中的雄性成长至8周龄时接受Morris水迷
疏勒河流域属于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对其进行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意义重大.本文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依据生态系统生产能力指数(EPI)/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ESI)/生
细菌可通过不同的系统感应自然界的多重复杂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环境因素改变的压力产生应激应答,表达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细菌如何整合多重环境的刺激信号产生适当的应答,是研
摘 要:哲学人类学领域普遍认为,人类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结构上的未特定性特征,赋予了人潜能和发展的可能性。并且人因为未特定性导致本能的匮乏,由适应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补偿。在哲学人类学关于人的基本特征的观点启示下,对目前我国中专教育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哲学人类学;未特定化;中专教育  一、哲学人类学对我国中专教育指导的可行性  自20世纪20年代哲学家舍勒所提出的关于哲学人类学的基本纲领到现在
实际利率法在财务、会计等领域的推广使用,要求重视对实际利率的估测原理及其流程优化问题的研究。实际利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评价对象未来期间现金流量的分布情况,还受估测方
背景: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传播病毒,寨卡病毒感染常伴随着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成人中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在新生儿中引起小头畸形,这些严重的威胁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突
现在有必要对和而不同取向的中国比较教育理论建设进行反思。反思首先从返回朱利安开始,提出教育改革是比较教育的关键词。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和而不同"具有多重意义,它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