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理气化瘀法干预DTC术后辨证为中医气滞血瘀型患者,观察分析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及QLQ-C30评分、SAS及SDS评分;探讨理气化瘀法干预辨证为气滞血瘀证型的DTC术后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日后完善DTC术后的系统治疗,特别是中医辨证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患者,西医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并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共计51例;在常规应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配方颗粒理气化瘀基本方,随证加减,分早晚2次温服。以3个月为干预周期,记录干预前后观察指标及各项评分(中医证候评分、QLQ-C30评分、SAS及SDS评分),比较分析干预前后试验结果。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收集的51例DTC术后患者,实际观察例数为48例。性别分布:女性,44例占91.67%,男性4例占8.33%;年龄分布:18-30岁5例占10.42%,31-40岁11例占22.92%,41-50岁20例占41.67%,51-60岁11例占22.92%,>60岁1例占2.08%;手术方式:甲状腺全切术后有26例,占54,17%,甲状腺次全切,腺叶及峡部切术后22例,占45.83%;病程:1年以下19例占39.58%,1-2年14例占29.17%,2-3年10例占20.83%,大于3年,5例占10.42%。
2.患者临床症状较干预前有明显好转,干预后中医症候总积分较干预前下降,其中总有效率87.5%,无临床治愈,显效13例,有效29例,无效6例,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中医症候评分较干预前在各症状评分方面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干预后QLQ-C30各领域中除功能中的认知功能,症状中的恶心与呕吐,及经济困难较干预前无改善;余功能领域、症状及总健康状况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干预后SAS及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理气化瘀法干预DTC术后气滞血瘀证后,中医症候积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中医症候较前明显好转;理气化瘀法能够改善DTC术后QLQ-C30、SDS、SAS评分,及负性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但单样本量较小,仍需进一步推广验证。
方法:采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患者,西医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并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共计51例;在常规应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配方颗粒理气化瘀基本方,随证加减,分早晚2次温服。以3个月为干预周期,记录干预前后观察指标及各项评分(中医证候评分、QLQ-C30评分、SAS及SDS评分),比较分析干预前后试验结果。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收集的51例DTC术后患者,实际观察例数为48例。性别分布:女性,44例占91.67%,男性4例占8.33%;年龄分布:18-30岁5例占10.42%,31-40岁11例占22.92%,41-50岁20例占41.67%,51-60岁11例占22.92%,>60岁1例占2.08%;手术方式:甲状腺全切术后有26例,占54,17%,甲状腺次全切,腺叶及峡部切术后22例,占45.83%;病程:1年以下19例占39.58%,1-2年14例占29.17%,2-3年10例占20.83%,大于3年,5例占10.42%。
2.患者临床症状较干预前有明显好转,干预后中医症候总积分较干预前下降,其中总有效率87.5%,无临床治愈,显效13例,有效29例,无效6例,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中医症候评分较干预前在各症状评分方面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干预后QLQ-C30各领域中除功能中的认知功能,症状中的恶心与呕吐,及经济困难较干预前无改善;余功能领域、症状及总健康状况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干预后SAS及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理气化瘀法干预DTC术后气滞血瘀证后,中医症候积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中医症候较前明显好转;理气化瘀法能够改善DTC术后QLQ-C30、SDS、SAS评分,及负性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但单样本量较小,仍需进一步推广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