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5在抗肿瘤免疫机制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探讨阻断肿瘤细胞内源性IL-15的表达后,对肿瘤细胞表面MHC Ⅰ类分子表达和对NK细胞、γδT细胞杀伤敏感性及在动物体内致瘤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明IL-15在抗肿瘤免疫中所发挥的复杂的作用机制。 本项研究包括三部分。首先,我们观察了外源性IL-15对表达IL-15受体(IL-15R)的人类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的体外影响。结果表明,Jurkat细胞对IL-15呈剂量依赖性增殖,抗IL-2Rp及γ链的抗体均能对IL-15诱导的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且抗β链抗体的抑制程度大于抗γ链的抗体,证实IL-15可以促进某些表达IL-15R的肿瘤细胞增殖。 第二部分实验通过将表达IL-15反义RNA的重组质粒转染自分泌IL-15的人胚胎横纹肌肉瘤细胞系RD细胞,阻断其内源性IL-15的表达,获得低表达IL-15的肿瘤细胞系RD-10。经Northern blot及Western blot鉴定后,作为下一步研究的细胞模型。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了阻断IL-15表达对RD细胞MHC Ⅰ类分子表达、功能及体内致瘤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阻断IL-15的表达可使RD细胞表面MHC Ⅰ类分子的表达升高,同时RFX5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也增高,因而推测IL-15可能通过影响MHC Ⅰ类分子基因转录相关顺式作用元件RFX5的表达来抑制MHC Ⅰ类分子的表达。克隆形成能力实验表明,阻断IL-15表达的RD-10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下降。体外杀伤实验的结果表明,高表达MHC Ⅰ类分子的RD-10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降低,但γδT细胞对表达不同水平MHC Ⅰ类分子的肿瘤细胞的杀伤则没有明显差异。动物接种肿瘤的实验结果表明,Balb/c裸鼠在接种野生型RD细胞、RD-neo细胞(转染空载体)及RD-10细胞(低表达IL-15)后,各组小鼠肿瘤生长在体积和瘤重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RD细胞和RD-neo细
其他文献
利用秦岭及其邻近地区76个气象台1961~2000年的旬降水量和NCEP/NCAR850hPa格点风场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降水气候时空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秦岭地区多年平
研究的水性薄膜包衣工艺,以纯水为分散溶剂,与有机溶剂为分散溶剂的薄膜包衣在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加速试验及成本进行比较.发现以水性薄膜包衣的产品,在质量上与有机溶液薄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发现Wnt通路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protein1,sFRPl)、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FRPl
研究背景:肺癌是当前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目前人类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外科治疗手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是当前全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肿瘤的发生发展往往涉及原癌基因的异常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进而引起细胞信号传导的异常。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当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等,对很多中晚期肿瘤患者束手无策时,生物治疗就成为必需的手段。基因治疗即其中之一,它是将基因通过载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