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水剂对黄绵土、褐土及沙土物理特性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2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针对目前我国农林保水剂应用领域不同类型保水剂基本性能揭示还不够全面和清楚,保水剂与土壤结合后对土壤性能的影响研究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土壤水分-能量关系研究和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作用研究还很缺乏,保水剂使用长效性研究不足等现状,选取了我国北方地区三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土壤类型和国内外市场上常见的若干种保水剂类型,通过室内试验精准测定和野外试验长期观测的结合,对保水剂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探索保水剂在不同质地土壤中的作用规律,以期为实践生产中的品种遴选、浓度制定、综合评价等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主要分为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两个部分。室内试验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保水剂常规性能及影响因子测定,具体包括品种筛选和低温对保水剂性能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保水剂对黄绵土、褐土、沙土三种土壤特性的影响,具体包括不同保水剂品种、浓度对三种土壤水分能态的影响、对土壤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对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三种土壤持水释水性能、土壤水分有效性能,土壤容重、孔隙度、团粒结构等物理性质的变化,和土壤在淋溶试验中保水剂对氮肥、钾肥和磷肥的保持能力,来揭示保水剂在土壤中的作用机理,同时对不同品种保水剂、保水剂浓度等方面进行评比和分析,以其筛选出适合于不同土壤类型的保水剂,探索合适的保水剂使用浓度等具有争议性的前沿问题。野外试验分为三部分,即对保水剂在黄绵土地区、褐土地区、沙质土壤地区野外造林中的应用,主要考虑保水剂对苗木、草本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株高、地径、光和作用等生长生理指标,来揭示保水剂对植物作用机理。主要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保水剂的吸水倍率受溶液pH值和溶液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大:溶液酸(碱)性越强,保水剂的吸水倍率降低的越快;溶液离子特别是阳离子浓度越大,保水剂吸.水倍率越小,并且对于金属阳离子而言,离子的价态越高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基于土壤保水剂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越冬是否对其长效性产生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0℃低温冷冻对钾基—聚丙烯酸脂—聚丙烯酰胺三聚体保水剂吸水倍率造成明显降低,-15℃低温冷冻对聚丙烯酸盐C类保水剂吸水倍率造成降低。(2)保水剂施入土壤中之后,土壤含水量和植物可利用水分含量都显著提高了,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呈现线性相关。植物可利用水分含量的提高程度在不同的土壤水吸力范围内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提高作用在低吸力段(<0.8 MPa)明显高于高吸力段(0.8~1.5 MPa),且在0.05 MPa以下之间尤其显著。增加土壤中保水剂的浓度能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可利用水分含量,这种提高的趋势基本符合指数递减规律,即随着土壤水吸力的增大,土壤含水量增加的倍数逐渐减小。(3)保水剂能够有效改善土壤三相比例、增加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对于黄绵土壤而言,保水剂对2-0.25mm粒径土壤团粒结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与浓度关系不大。对于北京褐土而言,保水剂在低浓度下(≤0.5%)主要促进了1-0.25mm粒径团聚体的形成,在高浓度段(≥0.75%)主要促进了2-0.5mm粒径段土壤团聚体的形成。(4)保水剂能够增加对肥料的吸附作用,减少肥料的淋失量,有利于植物营养元素的吸收和滞留。从保水剂对K肥的保持能力来看,对于试验的三种土壤基本都遵循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钾的共聚物(A)>钾基—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共聚物(B)>聚丙烯酸盐E类。从保水剂对土壤保持N肥能力来看,在偏粘性土壤中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钾的共聚物(A)类>钾基—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共聚物(B)类>聚丙烯酸盐E类;而在偏粉粒性土壤中为聚丙烯酸盐E类保水剂>钾基—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共聚物(B)类>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钾的共聚物(A)类。从保水剂对土壤保持P肥能力来看,三者相差不大。(5)保水剂评价:对于三种土壤保水剂的适用性排序为:在晋西黄绵土中为,钾基—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类(B)>聚丙烯酸盐E类>聚丙烯酸盐C类>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钾的共聚物类(A)>聚丙烯酸盐D类;在北京褐土中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钾共聚物(A)类≈钾基—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共聚物(B)类>聚丙烯酸盐E类>聚丙烯酸盐C类>聚丙烯酸盐D类;在东胜沙土中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钾的共聚物(A)>钾基—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共聚物(B)>聚丙烯酸盐C类>聚丙烯酸盐E类>聚丙烯酸盐D类。(6)野外试验表明,保水剂处理对于林木幼苗、草坪草各生长指标和光和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但是合理的使用方式和施用量是前提条件。
其他文献
副伤寒病是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肠炎和败血症为特征.本病的治疗上习惯使用抗菌素,但本病的病原体为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属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对许多
牛结膜角炎是养牛行业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牛群的健康生长,并阻碍着养牛业经济的向前发展。本文通过现阶段牛结膜角膜炎的发展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结合中医治疗的有效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及早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2012-2013年嘉兴地区两所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思想,切实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
报纸
羔羊腹泻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发生于产羔季节,发病率可高达30%,病死率高达20%.此病多发于2~7日龄羔羊。最急性者出生后12~24小时内就出现腹泻。因其病原复杂,危害较大,
目的研究分析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152例阿尔茨海默病肺部感染住院患者(感染组)的
目的:探讨猪高热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的84头高热病猪,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头)与观察组(42头),对照组予以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
本病由圆形亚目的线虫寄生于马属家畜的盲肠和大结肠所引起的。主要有圆形科圆形属的马圆形线虫、无齿圆形线虫和普通圆形线虫。其次还有圆形科杯口属、食道齿属、三齿属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