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肌结构量化评估技术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07467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MRI眼肌结构量化评估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的诊断和分期。方法:采用MRI扫描,分别对比23例TAO患者与18例健康对照组;以及TAO患者中不同CAS评分组之间眼球突出度、眼球内侧脂肪厚度、冠状位各眼外肌最大截面积以及眼外肌最高信号强度与同侧颞肌的信号强度比(SIR)的变化。同时对TAO病例组中各定量参数与临床活动性评分(clinical active score,CAS)进行相关分析,并采用ROC曲线法计算相关性最高的定量参数,判断其在TAO活动性中的诊断价值。结果:TAO患者的眼球突出度,眼球内侧脂肪厚度,冠状位各眼外肌最大截面积以及眼外肌/颞肌SIR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不同CAS组MRI上述各参数比较显示眼外肌/颞肌SIR在活动组(CAS≥3分)高于非活动组(CAS<3分)。而眼球突出度,眼球内侧脂肪厚度,冠状位各眼外肌最大截面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仅眼外肌/颞肌SIR与CAS评分显著正相关,以眼外肌/颞肌SIR≥3.25判断TAO处于活动期,可以获得最优的诊断效能。结论:MRI眼肌结构量化评估可辅助指导TAO的诊断及分期。目的:探讨基于分段读出平面回波成像(rs-EPI)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评估TAO眼外肌和视神经微结构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TAO患者及22例健康受试者在3.0 T MRI中采集的DTI图像数据,计算眼外肌和视神经的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系数(AD)、横向扩散系数(RD)以及各向异性分数(FA)。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以及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有统计学意义的DTI参数与眼外肌厚度或眼外肌/颞肌信号强度比(SI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外直肌的AD值(P=0.619),病例组内直肌和外直肌的MD、AD和RD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FA值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期内直肌的FA、MD和AD值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P<0.005),而外直肌仅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内直肌的SIR与FA值呈正相关(r=0.237,P=0.048),病例组视神经的MD、AD和R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FA值无明显差异(P=0.129)。内直肌厚度与视神经的RD值呈负相关(r=-0.342,P=0.004)。结论:基于rs-EPI的DTI在评估TAO眼外肌和视神经微结构变化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TAO的诊断。眼外肌(尤其是内直肌)的FA、MD、AD和RD值甚至可作为评估TAO病程活动性的指标。目的: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在糖皮质激素脉冲治疗后眼部各参数的变化,初步探讨MRI眼肌结构量化评估在TAO糖皮质激素脉冲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活动性TAO病例在甲强龙治疗前后分别行3.0T MR眼眶扫描,分别测量测量眼球突出度、眼球内侧脂肪厚度,最高信号强度眼外肌厚度,眼外肌最高信号强度与同侧颞肌的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通过配对t检验法对比甲强龙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标准化糖皮质激素激素脉冲治疗后患者突眼度,眼眶内侧脂肪厚度下降不明显;但眼外肌/颞肌SIR,最高信号强度眼外肌厚度,CAS评分明显下降。不吸烟的TAO患者治疗后SIR下降更明显。治疗前CAS评分和眼外肌/颞肌SIR正相关;眼球突出度,病程和眼球内侧脂肪厚度正相关。治疗前CAS评分和治疗后SIR差值正相关。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TAO患者眼外肌SIR和眼外肌厚度,尤其是在不吸烟患者中更显著。基础CAS越高的患者SIR的下降更明显。MRI眼肌结构量化评估技术可辅助TAO的疗效评估。目的: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CAS评分,免疫指标等的变化,同时结合MRI眼肌结构量化评估利妥昔单抗在TAO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8例活动性TAO患者,采用“小剂量、长疗程”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随访并观察用药前后52周甲状腺眼病的临床活动度评分、甲状腺相关抗体、甲状腺功能、免疫指标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对TAO局部免疫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视力等的保护作用。患者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治疗后28周,52周后分别行3.0T MR眼眶扫描,分别测量测量眼球突出度、眼球内侧脂肪厚度、眼外肌最高信号强度与同侧颞肌的信号强度比(SIR)及最高信号强度眼肌厚度,通过配对t检验法,ANOVA方差分析对比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眼肌结构等参数变化。结果:通过为期52周的随访观察发现,利妥昔单抗治疗后,TAO患者CAS活动度明显下降且维持到52周无明显反弹,CD19,CD20在治疗5周即明显下降,28周,52周虽逐渐上升,但较基线值仍明显下降。MRI定量测量评估显示眼外肌/颞肌SIR,最高信号强度眼外肌厚度明显下降;但眼球内侧脂肪厚度,突眼度下降不明显。结论:MRI定量测量显示“小剂量、长疗程”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眼外肌SIR和眼肌厚度明显下降,且对患者的自身免疫无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利妥昔单抗治疗能明显改善TAO的活动性和眼肌厚度,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时,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异常,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代谢障碍、细胞凋亡、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合成与细胞因子分泌的失调,可导致局部血管阻力增加、毛细血管收缩阻塞,出现“无复流”现象,而无复流又可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皮瓣缺血-再灌注时,皮瓣内多种细胞如内皮细胞、炎症细胞皆可大量生成IL-1β,IL-1β又可通过受体配体
背景脓毒症并发心功能不全是脓毒症休克的常见和严重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功能的最佳工具之一。然而,对于重症脓毒症,存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常规超声心动图通常无法评估相关心功能不全。相比较而言,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测量整体心肌的应变(非负荷依赖性参数),从而评估相应心肌功能损伤程度。另外,脓毒症患者的应变测值的预后价值仍然不清晰。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估小鼠脓毒症相关心肌功能不全
第一部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的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目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为下一步实验和研究提供材料。【材料与方法】1.RMSCs的分离纯化培养从5-6周龄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后腿骨中提取大鼠骨髓,用D-Hanks液稀释以充分掺入,800 rp
研究背景: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是膝关节内侧的主要稳定性结构,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中是较常见的一种软组织损伤。目前为止,受损MCL的修复机制尚未得到广泛研究,这导致研究者对MCL恢复阶段中涉及的关键因素的掌握受到限制。本文旨在描述切断的MCL恢复期基因表达谱的动态变化。进而挖掘MCL损伤愈合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通过大鼠MCL模型进行
学位
第一部分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放疗小鼠卵巢功能保护作用目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一种将自粘性电极片放在皮肤特定穴位表面,通过输出一定幅度的电流经神经-体液作用影响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物理疗法。TEAS关元穴已被广泛应用于卵巢功能减退及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
第一部分:CBX7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BX7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BX7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组织标本购自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包含10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I-Ⅲ期)组织与79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点CBX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BX7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
研究背景:角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是一个完全无血管的组织,角膜通过复杂的血管生成机制和抗血管生成机制的平衡来保持角膜的无血管性[1]。但是在创伤、感染、炎症、角膜缘干细胞屏障破坏、缺血缺氧等原因影响下,血管生成机制占据主导地位,引起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光感受器细胞死亡是许多视网膜变性疾病致盲的主要原因,而蛋白磷酸酶2A(PP2A)是参与光感受器细胞发育和功能维持的关键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控制细胞内多种蛋白的去磷酸化。PP2A是最多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之一。在胚胎发育和许多疾病中有重要作用。PP2A是一种由结构亚基A,调节亚基B以及催化亚基C构成异源三聚体,其中调节亚基B对PP2A全酶的复合物底物的特异性起决定性作用,而B亚基有四
急性肝衰竭是(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或肝功能严重损害,相对于成人的ALF,儿童急性肝衰竭(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pALF)病因复杂,起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目前仍是儿科重症医学面临的救治难题之一。目前采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在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中大大提高了ALF患者的存活率,但是目前对于具体的方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非综合征型单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的上下颌骨发育、上气道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UCLP的序列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选择30名非综合征型UCLP患者(23名男性和7名女性;平均年龄:10.83±1.51)和30名骨性Ⅰ类对照(23名男性和7名女性;平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