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的巴图孟和小说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小说家巴图孟和以自己风格独特的写作方式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闻名于当代蒙古族作家群。特别是他以牧区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具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及鲜明的文化风情。本文从文化解读视角阐释巴图孟和小说中渗透的传统文化踪迹,同时也对巴图孟和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改革的理解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剖析。论文以前言、内容、总结三个部分构成。前言介绍了本文的选题原因、研究概况、研究内容等。论文第一章将巴图孟和作品体现的民族文化内涵分为“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发展”及“对文化意识消极方面的批评”两个部分进行研究。论文第二章将巴图孟和作品中表现的文化因素分为“游牧文化的足记”及“记载在语言里存在的文化因素”等两个部分进行了研究。总结部分提出了主要观点及今后需补充内容。
其他文献
纪昀晚年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形式短小,内容博杂,是集志怪、轶事、考证于一体的笔记小说。纪昀一生潜力于学术研究,在创作《阅微草堂笔记》时纪昀将理性的学术思维与学术
本文针对风力发电机机舱内主要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先进的机舱温度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收集现场不同测控点上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计算机中;再通过本文设计
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但其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实践发展变化的过程会相应地发展变化。从客观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新闻理论和观点的有效
基层治理的关键与核心所在,是各方利益格局的调试与主体各方诉求的解决。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需要我们准确了解基层社会的主体—基层群众的心声:他们通过什么渠道反映诉求?他们
上世纪八十年代,蒙古族小说作家乌力吉布林,以他独具特色的写作方式和奇幻瑰丽的写作风格,开启了当代蒙古族文学领域里的新兴文学景象。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历史与文化语境中,
朱翌(1097—1167),字新仲,自号灊山居士,晚年号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1118),以太学生赐第。南渡后,历官中书舍人,文采声华,倾动一
30年代的中国文坛,艺术风格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但如何让西方戏剧的衍生品——话剧,更好适应本土舞台,是当时戏剧舞台上的重要问题。田汉用其一生的探索与创新为中国话剧的发展
小儿活体肝移植和FK506在日本已将新的免疫抑制剂Tacrolimus(FK506),用于小儿活体肝移植。在采用双亲肝脏给小儿肝移植的过程中,应用FK506可增加异体肝组织与自身肝组织间的适应性,并且在肝移植后长期应用FK506有
本文拟参照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鲁迅研究与学术出版的文化背景,以1996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研究书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历史背景考察、史料考证、传播学、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常与人生感悟融为一炉,带有深刻的哲理性。探寻人生的终极意义是许地山创作的主要目的,而对人生现象与问题的哲学思考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