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钨矿中常常与其浮游性能相近的含钙脉石矿物如方解石、萤石等呈现复杂的共生关系,导致分选困难,因此白钨矿与含钙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是白钨矿浮选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研究采用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捕收剂,在pH调整剂、水玻璃抑制剂作用下,对白钨矿、方解石和萤石的浮选行为进行研究,并在试验室进行了实际矿石试验。通过矿物表面动电位的测定、红外光谱分析和接触角的测定等方法,探讨矿物表面与药剂作用的结果,揭示白钨矿与方解石、萤石浮选分离的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GYR、NaOL、水杨醛肟和苯甲羟肟酸四种捕收剂单独使用浮选矿物,浮选效果均不理想;当把这四种捕收剂两两组合,不仅能增强药剂的捕收能力,还能提高药剂的选择性,特别是当GYR与水杨醛肟以2:1组合时,浮选效果最好,不仅对白钨矿的捕收能力增强了,而且对方解石和萤石表现出较弱的捕收能力,三种矿物呈现出一定的可浮性差异;组合捕收剂与水玻璃联合使用,在pH为9.5的矿浆中,进行矿物浮选,可以明显提高三种矿物的可浮性差异,三种矿物可浮性关系为:白钨矿>方解石>萤石,三种矿物能达到有效分离。实际矿石试验结果表明,实际矿石取自河南省栾川县骆驼山某铜锌硫多金属矿的尾矿,尾矿中WO3含量为0.21%,方解石和萤石的含量都较高,属难选性矿石,采用抑制剂水玻璃、组合捕收剂GYR与水杨醛肟,进行白钨常温浮选工艺流程试验,获得了钨品位WO362.34%、回收率73.78%的浮选指标,实际矿石中白钨矿与方解石、萤石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尾矿中的白钨矿也得到了较好的回收利用。矿物表面动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当GYR与水杨醛肟组合捕收剂作用于白钨矿、方解石和萤石时,白钨矿表面电位的负移程度大于方解石和萤石,说明组合捕收剂在白钨矿表面的吸附更多,水玻璃与组合捕收剂的联合使用,矿物表面电位负移程度都减小,但是白钨矿表面的负移程度仍大于方解石和萤石;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组合捕收剂主要以化学吸附方式作用于白钨矿表面,吸附很牢固,在方解石和萤石的表面吸附都较弱,当组合捕收剂与水玻璃联合使用时,组合捕收剂在白钨矿表面吸附仍然很牢固,而水玻璃在其表面吸附强度减弱,组合捕收剂在方解石和萤石表面吸附很弱,而水玻璃则发生较强的吸附;接触角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组合捕收剂对三种矿物进行处理,能增大三种矿物表面的接触角,在白钨矿表面测得的接触角大于方解石和萤石,但接触角大小差异不明显,当组合捕收剂与水玻璃联合使用时,能明显提高三种矿物表面接触角大小的差异,所测白钨矿表面接触角明显大于方解石和萤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组合捕收剂与水玻璃联合使用时能明显提高三种矿物的可浮性差异,使白钨矿与方解石、萤石得到较好的浮选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