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女权的发展始于清末民初,经历了初由男性知识分子出于民族国家建设的政治目的、以带有男性话语霸权的男权文本主导,到女性逐渐自我觉醒而生成自己的权利义务观念及政治诉求的变迁过程。沈佩贞作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在清末民初经历了由“英雌”到“女棍”的形象陷落。而通过她本人的政治生涯梳理可以看出她是在民初社会舆论与传统男权思想的阻碍下,艰难前行的女权主义者。本文希冀于通过沈佩贞的女权思想与活动、沈佩贞案引起的舆论热潮探寻民初社会之于女性在践行女权活动时的阻碍,传统与新思潮交织下的社会之于女权发展的影响。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从沈佩贞加入辛亥革命的经历入手,勾勒她的政治抱负与女权思想;其次,在经历了从激进主义的女子参政运动失败之后,沈佩贞转向温和的女权主义道路,其间却身不由己地卷入二次革命后的混乱政治斗争中,多次与媒体发生冲突,1915年更是引发了郭同的诉讼案,导致其政治生涯走向衰落。再次,通过当时社会舆论之于沈佩贞的形象建构的变化,借助性别理论分析社会舆论背后的性别歧视,探讨当时女权主义者遭到了政治话语霸权之外的文化话语霸权。最后,在结论中,通过沈佩贞的个案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女权的发展受到男权社会的限制与制约,在根深蒂固的父权社会中女权发展的艰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