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相对较低、省内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黑龙江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为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和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发展现状的研究中,通过对经济区和公共政策概念的界定,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有利于经济区发展的政策理论依据;通过阐述与分析“八大经济区”中各经济区的发展规划、现行政策和实际情况,运用“区位商”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SWOT"分析方法,对“八大经济区”的发展现状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找出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不合理、社会保障政策的覆盖面较小、科技体制改革重视程度不够、文化教育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影响“八大经济区”发展的问题。积极借鉴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经济区及我国京津塘、长三角、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政策经验,得出建立“低碳经济”政策体系、促进农业林业政策的生态化、构建发展商贸旅游的政策平台和加强技术引进创新的政策支持等政策借鉴。从经济调节、社会保障、科技创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方面,对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和深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其中经济调节政策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财政资金扶持和奖励、完善税收改革和创新、通过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等:社会保障政策包括深入贯彻就业的“十二五”规划、提高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等;科技创新政策包括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强化科研经费投入管理、出台科技人才引进和奖励措施、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普及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科学技术合作等;文化教育政策包括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扩大免费中职教育农村覆盖面、加强干部和技术骨干培训力度、深化经济单位与科研院所合作等;医疗卫生政策包括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防控相结合的卫生预警机制、实施鼓励医疗队伍下乡服务政策、侧重医疗保险资金向农村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