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铸轧工艺作为新的成形方法,它具有流程短,能耗低,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它已经成为工程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然而,镁合金铸轧板还存在表面质量差,塑性成型性能较低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轧制来提升镁合金板材的各方面的性能。高性能镁合金板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轧制成形技术是获得镁合金板变形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镁合金具有紧凑的六方晶体结构,其滑移系很少,塑性变形和各向异性差,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变形镁合金的应用。因此,对镁合金板材轧制成形工艺以及轧后镁板相关性能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铸轧态AZ31B镁合金及Mg-Al-Mn合金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进行轧制,分析了初轧温度、轧制路径、轧后退火温度等对轧后镁板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分别对AZ31B镁板和Mg-Al-Mn合金经过多道次轧制实验,对轧后镁板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较大初始厚度的AZ31B镁板,与初始厚度较小Mg-Al-Mn合金在轧制到相同厚度时,两者力学基本一致,由此得出结论,采用Mg-Al-Mn合金可以有效减少轧制规程,减小温降,可显著提高变形镁合金薄板铸轧/轧制生产工艺的成材率。同时,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Mg-Al-Mn合金在300~400℃初轧温度下均能轧出相对良好的板形;Mg-Al-Mn镁板与AZ31B镁板初轧温度分别为300℃和350℃时,伸长率提升最为显著,且最大伸长率相差1%-1.5%,最大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相差10%和8%左右;Mn元素对Mg-Al-Mn的屈服强度和伸长率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并且两种镁板经不同初轧温度轧后的室温伸长率、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差异性不大。其次,对AZ31B镁合金在不同初轧温度及轧制路径下进行了轧制实验,分析了不同初轧温度及轧制路径对AZ31B镁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在初轧温度的升高,镁板边裂逐渐得到改善,初轧温度为400℃时,边裂改善较为明显。在多道次轧制中,压下量相同的情况下,改变轧制方向相比单向轧制,轧后镁板晶粒细化程度更大,力学性能更好。最后,对Mg-Al-Mn合金进行单道次轧后退火,分析了不同轧制压下率及退火温度对轧后镁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下率的增加,织构强度逐渐增强,且镁板的晶粒细化更为显著,故而使镁板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得到提升。另外当退火温度为350℃时,轧后镁板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相对其它退火温度时均有一定程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