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对城市用地及空间布局上具有先导作用的生态框架体系是城市化背景条件下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此项课题以“生态化”的思想为指导,采用GIS等科技手段,针对小池镇各类生态要素现状进行景观格局分析、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生态适宜性评价,提出有先导性的生态框架体系。旨在探索适于小池镇发展的生态框架体系,为小池镇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生态框架的现代化滨江新区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使小池滨江新区在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让完整有机的生态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形成城市独具的个性风貌生态框架体系。小池滨江新区位于湖北省东端,南面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一直被称为湖北“东大门”。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20多年时间里,小池一直是国家、湖北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点城镇,多次被纳入国家和省市战略的试点镇、试验区等各类政策体系。“十二五”时期,小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选择小池滨江新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分析小池现有的景观格局所存在的问题后,探讨其适合小池发展模式下的,布局合理又科学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生态框架体系。从而为小池日后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本文对小池滨江新区各项基础资料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统计,尤其是对城市中各生态资源现状进行了解,并对生态资源做了景观格局、景观安全格局以及生态适宜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小池滨江新区这样的小城镇应当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结合河道、防洪沟渠、城市交通系统建立生态走廊,构筑城市绿色网络格局。在绿色廊道所形成的绿色系统环网结构的基础上,以绿色斑块丰富完善整个城市的生态框架。形成镇域、城区生态空间保护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形成完整有机的生态框架体系。最后规划形成“一轴、一网、三楔、多廊、多点、多区”的生态空间保护框架。其中:“一轴”指长江岸线以滨江公园等重要景观节点组成的滨江生态保护轴。“一网”指城市内外以港渠为主的带状水体相互连通形成的生态水网。“三楔”主要为新东港、老东港水系生态景观绿楔;江滩生态景观绿楔;关湖港、水月二级港水系生态景观绿楔。“多廊”主要是京九铁路线、福银高速公路、105国道等区域道路绿化带构成的的生态景观廊道。“多点”指小池滨江新区新增的公园、广场等城市绿地景观节点。“多区”是指小池滨江新区外围与水体镶嵌分布的多个农田生态保护区。形成城市外围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