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和科技都发展十分迅速的时代,企业身处激烈的竞争中,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追求更高的组织绩效,因此在企业内部以非常严苛的方式考核着员工,迫使其尽最大可能追求高绩效。员工为了达到企业的要求,经常持续加班,牺牲本该休息的时间,经过长期的积聚,员工所需的身心资源就会被严重损耗,得不到有效恢复,进一步会导致情绪衰竭等健康问题,从而使得工作绩效也会下降。基于此种现象,本研究认为企业和员工都要认识到非工作时间内资源恢复的重要性,而经过恢复体验所获得新资源可以弥补员工在长期工作压力下损耗的资源,减轻员工的工作倦怠感,使其工作更加投入,进而会促进工作绩效的提升。本研究以工作需求—资源模型为理论基础,提出员工恢复体验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结合以往的研究,进行理论推导,提出研究假设,主要包括恢复体验对工作绩效的直接效应、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在恢复体验影响工作绩效的双中介效应、心理资本在恢复体验和工作投入、工作倦怠之间的调节效应。实证研究采用经验取样法和跨层次分析方法,连续收集三天数据,参与调查的样本中有91人全程参与,并填写有效问卷273份。本研究运用SPSS 19.0和Mplus 7.0对样本数据做基本研究分析,验证研究假设采用跨层次分析方法中的两层模型,运用HLM6.0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主效应中,员工的每日恢复体验与每日工作绩效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在主效应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心理资本在每日恢复体验和每日工作投入之间扮演正向调节的角色,而对于员工恢复体验和工作倦怠之间的调节效应,没有得到有效验证。对实证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向企业和员工分别提出三点对策建议。从企业角度:企业根据员工能力分配工作负荷、引导员工实现恢复体验、重视员工心理资本的作用;从员工角度:员工要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恢复体验、增强角色转换意识与能力、提高时间管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