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农村地域广大、农村人口占主导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对我国农村地区进行研究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外转移、田土大面积撂荒、房屋空置、人居环境恶化等等,导致的结果是贫困山区的大量村庄走向衰落。贫困山区的村庄不仅仅是单纯从事个体农业生产的聚落,其存在、发展、衰退及重生与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息息相关。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贫困山区村庄的生产要素面临着重新组合的要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贫困山区村庄发展的忽视,造成目前我国的贫困山区村庄现状严重滞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深入、细致地对贫困山区村庄进行研究,才能够推动贫困山区村庄转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铺平道路。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贫困山区村庄的重新规划、发展及我国的城镇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文以渝东南贫困山区某山村为案例来探析村庄衰落现象。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总论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结构、技术路线和方法运用等;第二章是研究基础,包括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借鉴、村庄衰落的内涵及村庄衰落的指标体系;第三章是以A村为案例的村庄衰落现象分析,包括对A村的基本情况介绍、对A树衰落的具体分析和分析结论;第四章是对A村村庄衰落的诱因及影响分析;第五章主要是政策建议;第六章要是研究结论。 鉴于大部分村庄衰落的研究都是从建筑美学、社会文化或者人文地理视角入手,本文基于重庆市彭水县A村的案列,从经济管理视角,一方面探讨了造成村庄衰落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文化制度因素等;另一方面探讨了村庄衰落的影响,包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对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及对乡村文化的影响等。论文的重点在于:以A村为案例,通过对村庄衰落的诱因及这一现象对当地的影响进行分析,尝试梳理村庄衰落的内在逻辑,以更深刻理解村庄衰落的本质,为我国积极推进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添砖加瓦。 从世晃范围来看,村庄衰落是村庄自身发展过程(产生、发展、衰落、重生或者消亡)中的一个阶段,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是一种客观现象,没有好坏之分。论文对于村庄衰落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弱化村庄衰落对我国的工业化及城镇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论文的结尾部分从户籍管理制度、农村财产权利有偿退出机制、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新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惠农政策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为相关部门在处理当前我国的村庄发展问题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