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约束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67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尔曼、斯蒂格利茨等人提出的金融约束理论提倡,在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并维持较低的实际利率、通过市场准入限制等政策,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机会,以促进经济增长。金融约束政策的实质是租金的创造、租金的转移,基于这一特性,本文认为,金融约束政策不仅体现在当前中国的银行融资市场中,也显著地作用于当前的中国股票市场。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金融约束政策在中国为国有银行体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创造了大规模的租金,其租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城乡居民家庭。这一租金转移的结果使居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受侵,从而影响了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抑制了他们对当前消费的需求,是造成国内长期以来居民消费低迷不振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一、对金融约束政策、居民财产性收入、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进行概念界定、关系梳理与实证检验。  二、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构造相应的隶属函数,建立起中国金融约束指数,发现中国金融约束程度逐年提高。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中国金融约束指数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  三、租金测算。分别基于加权的企业债券票面利率、扩展的泰勒规则以及通货膨胀税等角度对银行融资市场中金融约束政策所创造的租金规模进行测算与比较,同时利用合理对价水平的方法对股票市场中的租金规模进行测算,证实租金规模之巨大及其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侵夺。  四、实证检验发现居民储蓄的利率效应极小,利率变化对居民储蓄和消费的影响微弱,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一原因的银行融资市场中金融约束政策的主要影响渠道。  五、实证检验发现中国股市不具有短期财富效应、长期上不具有正的财富效应,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一原因的中国股票市场中金融约束政策的主要影响渠道以及利率管制通过影响投资者行为进而影响股市财富效应的机理。  六、对金融约束政策的历史作用进行客观评价,但对该政策当前成本的分析结论认为,时至今日金融约束政策的边际成本已超过其边际收益,必须适时选择政策退出。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走出乡村来到城镇就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群体。在农民工进城浪潮中,中央多次鼓励农民工多渠道就业,拓展外出就业空间。中央对农民工的日益
在世界经济的不断演进和发展过程中,期货市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发现价格、回避风险、套利等功能,是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宏观调控和规避系统性风险的重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市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金融市场上的波动也日益频繁而复杂,呈现出非线性、非对称和尾部相关等特征,从而对金融风险度量提出了愈高的要求。VaR方法
<正>在中国文联和教育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书协组织实施的"翰墨薪传工程"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今天在这里开学了。值此,我谨代表中国书协向莅临仪式的各级领导、各位嘉宾